學校布局調整和民漢合校情況的調研報告

4月中旬,州政協教文衛體委員會組織部分政協常委、委員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調研組,在州政協副主席馬萬新的帶領下,對自治州學校布局調整和民漢合校工作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學校布局調整和民漢合校的現狀

自治州完成了“兩基”教育任務。此時,我州城鄉社會開始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計畫生育政策在農村得到全面落實,農村生源逐年減少。社會發展到這個階段,學校布局調整和民漢合校勢在必行。

,自治州學校布局調整工作全面啟動。同年,民漢合校工作提上日程。經過8年的布局調整,按計畫至9月,全州撤併各級各類學校509所,學校總數由原來的771所降至262所。其中,中國小撤併462所,由原來的631所降至169所;公辦幼稚園撤併1所,由原來的18所降至17所;農民技術學校撤併13所,由原來的79所降至66所;職業學校撤併33所,由原來的43所降至10所,州府所在地只保留昌吉職業技術學院、昌吉衛校、昌吉技師學院3所職業院校,每個縣市均將原有的各類職業學校撤併,組建了一所縣市成人職業教育中心;民語學校撤併101所,由原來的124所降至23所(不含32個校點),純民族地區實行了國小三年級以上全部開設漢語課,民漢雜居區的學前教育全面實行了民漢合園,除少數民族聚居區的部分山區幼稚園還未開設漢語課,其它地區的學前教育都開設了漢語課。

推行學校布局調整之初,我州就提出了通過十年的努力,辦二十年不落後的教育的目標,藉助當時的信貸政策,採取貸一點、借一點、政府補一點、勤工儉學貼一點、社會捐一點等辦法籌措資金,確保了中國小布局調整工作的順利實施。—底,全州公辦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總投入達17.75億元。其中, —9月,我州新增校舍面積101.35萬平方米,累計投入基本建設資金7.93億元。其中,爭取中央專項資金1.27億元,占總投入的16%;自治區專項資金7211萬元,占9.1%;州財政安排5153萬元,占6.5%;縣市財政安排1.71億元,占22%;學校自籌資金3.68億元,占46.4%。到底,按國家已投入和確定投入的項目資金計算,在學校布局調整和民漢合校中,全州除昌吉市負債約萬元、州直約5000萬元、阜康市約1000萬元、吉木薩爾縣約1000萬元,其它縣市均無負債。

經過8年的調整,我州中國小布局趨於合理,教育資源進一步最佳化,規模化辦學水平顯著提升,城鄉教育差距縮小,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普遍提高,九年義務教育得到高水平鞏固。民漢合校後民語學生享受到了較優質的教育資源,民語教師專業化程度和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全州實行雙語教學的學校達到百分之百。職業學校布局趨於合理,教育資源得到合理利用,辦學質量顯著提高,畢業生就業率高,社會對職業教育有了一定的認可。

二、學校布局調整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一)教師結構性短缺、超編問題突出。根據自治區編辦《關於下達自治區中國小教職工編制的通知》(新機編9號),州編委4月核定我州教職工編制為13369人,而我州實際有教職工14951人,超編1582人。其中,民語教師超800餘人,國小、國中漢語教師超700餘人。總體而言,我州國小教師超,高中優秀漢語教師缺;農村學校教師超,城鎮學校教師缺;民語教師超,雙語教師缺。這種狀況已給我州學校的規範化管理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造成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