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五保戶生活現狀及有關情況的調研報告

五保戶供養問題是今年省委、省政府著力辦好的事關民生的“五件實事”之一。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來**調研時,高度關注五保戶的生活問題,明確要求做好五保戶的供養工作。對此,市、區黨委、政府非常重視,及時召開會議專題研究五保戶的供養工作。為了準確掌握全區五保戶供養現狀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做好五保戶供養工作,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詳實可靠的參考依據,區委、區政府成立了專門的調研工作組,從民政、財政、社保、衛生、統計、物價、扶貧、殘聯等相關部門抽調20名農村工作時間長、基層情況熟悉的同志組成調研組,分4個工作小組,利用15天時間,先後深入全區16鄉鎮102個行政村和9所農村敬老院,採取入戶走訪、查看,召開村幹部、村民代表及五保戶代表座談會等形式,對全區農村五保戶的生活現狀進行了詳細調研,基本摸清了全區農村五保戶的生活狀況。現將秦州區五保戶供養的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做好五保戶工作的幾點建議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區位於11東南部,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中心城區,轄10鎮6鄉,420個行政村,7個街道辦事處,41個社區居委會,全區總人口64.28萬,其中農業人口43.94萬,占總人口的68%;全區總面積2442平方公里,耕地95萬畝,人均耕地2.16畝,XX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47.76億元,大口徑財政收入2.9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4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986元。

全區現有農村五保戶供養對象1689戶2348人,其中:男1406人,女942人;身體健康、生活能自理的904人,長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1002人,身體殘疾的442人;有耕地的1965人,無耕地的383人。(詳見下表)

供養方式。我區對農村五保戶一直採取以分散供養為主、集中供養為輔的辦法。目前全區分散供養2299人,占供養總數的97.9%,身體健康且有一定勞動能力的五保戶主要依靠承包地種植收入和區鄉救濟、村組接濟維持生活所需;身體殘疾、常年多病且喪失勞動能力的五保戶主要靠政府救助、親鄰接濟、社會捐贈及微薄的承包地租賃收入,解決基本生活困難。目前集中供養49人,占供養總數2.1%,主要在鄉鎮敬老院,供養方式主要採取從財政轉移支付、受災民眾補助款、季節性口糧款和救濟物資中給予解決,目前全區敬老院有9所,XX年區上投入20萬元進行了擴建改造,現有總床位數120張。五保戶去世後,其喪葬費用,經濟條件較好的郊區和川道區,主要由村上籌集解決;經濟條件較差的山區和貧困區,由民政部門視其困難狀況一次性解決800——1200元。

供養標準。稅費改革前,五保戶供養標準為:分散供養年人均600元,集中供養年人均1000元;稅費改革後,隨著各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加大,我們相應提高了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分散供養對象年人均提高到800元,集中供養對象年人均提高到1200元。全區年供養經費約189.8萬元,其中上級財政轉移支付45.6萬元,區、鄉配套144.2萬元。五保戶供養標準適當提高后,全區五保戶的生活現狀有了一定改善,但由於目前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種植業勞力不足,加之農業生產資料成本提高,雖然大部分五保戶有自己的承包地,但因無力耕種,其他農戶又不願承包,五保戶種植業收入非常低微,五保戶當前的生活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從目前秦州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城鄉居民生活及物價總體水平綜合測算,現階段五保戶基本生活標準月人均至少應為139.98元,年需1679.4元。(詳見下表)

秦州區農村五保戶基本生活標準市場現價費用表

二、當前全區五保戶供養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⒈供養標準偏低,生活水平難以提高。無論是集中供養,還是分散供養,供養標準都偏低。從調研情況看,由於不同地域經濟發展狀況差異較大,農村住戶的基本生活所需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城郊區及川道區五保戶最低生活費人均月需150.8元,年需1809.6元,山區及林緣區五保戶最低生活費用人均月需124元,年需1488元。按照目前我區分散供養對象年人均800元、集中供養對象年人均1200元標準,僅能解決五保戶最基本的生活,尚未達到當地民眾最低生活標準,距中等生活水平還有較大差距,加之就醫、房屋維修等不確定性開支,所需供養費用缺口就更大。我區五保戶中長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無勞動能力的供養對象所占比例較大,大部分五保戶生活設施簡陋,居住條件較差,部分五保戶住房破舊,年久失修。要全面做到五保戶“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孤兒保教)”,的確面臨一定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