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縣司法行政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基層力量仍然薄弱。目前,司法所人員嚴重不足是我局的首要難題。由於管理體制、人員編制等原因,我局15個司法所中,僅有5個所的人員是使用司法行政專項編制,其餘10個所僅有一名鄉鎮司法助理員在維持運作,而且司法助理員屬於鄉鎮的編制,管理權屬於鄉鎮,不能確保專職專用,影響司法行政職能的發揮。

(二)工作崗位待遇落實不到位。一是鄉鎮司法助理員的崗位津貼仍執行每月18元的老標準,遠遠低於綜治、信訪等崗位津貼標準。二是司法局下派的司法員承擔著矛盾糾紛調處的大量工作,連18元的崗位津貼都享受不到,工作強度與工作待遇不相稱。三是村級人民調解員沒有調解補貼,影響村級人民調解網路的完善。四是大部分縣市的司法局機關幹警都享受了參照信訪崗位發放的崗位津貼,但我縣沒有落實。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司法行政系統崗位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三)司法行政業務經費落實不到位。司法行政機關是純服務性質的行政機關,沒有任何預算外收費收入。有些上級明文規定應列入預算或足額預算的經費,沒有得到落實,經費的不足常常制約了司法行政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1、司法所辦公用房建設經費沒有相應配套。XX年以來,中央啟動了中西部地區司法所辦公用房建設三年規劃,在保證每個所下撥中央財政資金5.5萬元的同時,也要求省、市、縣財政相應配套1—2萬,省里的1萬元得到落實,但去年縣財政沒有給配套資金,加上建設過程中的一些規費也得不到減免,造成我縣司法所建設項目落實上的很大困難。

2、法制宣傳教育經費沒有足額預算。按普法規劃和市政府的要求,我縣應預算法制宣傳教育經費不處於3萬元,但只下撥了1萬元。經費的不足,致使法制宣傳力度不強,個別地方存在死角。

3、法律援助、幫教安置經費沒有足額預算。按要求,我縣法律援助經費應配套預算1萬元,幫教安置經費應以人均0.3元列入預算,但以上二項經費只分別預算了5000元。

4、中央政法專項補助經費的分配不合理。按市政法委[XX]6號檔案要求,各縣、市在具體安排省政法轉移支付資金時,應“按15%的比例安排給基層司法局,作為鄉鎮司法所建設資金”。以XX年為例,在分配安排款項時,司法局只有1萬元,明顯低於比例。

(四)鄉鎮司法助理員的管理難度加大

1996年設立司法所以來,鄉鎮一級的司法行政工作形成兩種體制,一種是設立了司法所的鄉鎮,人員由司法局下派,司法所是縣司法局的派出機

構;另一種是司法所掛空運作的鄉鎮,人員由鄉鎮選任(即司法助理員),司法局只負責業務指導。後一種體制占全縣鄉鎮總數的2/3。由於司法助理員的行政關係、工資關係均在鄉鎮政府,他們的工作崗位和工作任務都由鄉鎮安排。客觀地說,後一種體制在司法所發展初期起到過積極作用,但現在負面影響逐漸顯現:

一是管人與管事脫節,不利於指導管理,司法局雖然負責對鄉鎮司法助理員的業務指導,但由於在行政上無管理權,對司法助理員往往是“喊不應、找不到、調不動、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