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二)農業基礎設施落後。教育、科技、文化以及信息滯後,科技含量低,產業化進程難以形成規模,農民增產增收較慢,人民民眾的生產力水平較低,財政增收困難,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低而困難。加之,我鎮地處1940米的高海撥冷涼山區,除了客觀條件制約之外,更為主要的還是人們受舊的思想觀念的束縛,在生產方式上沿襲過去原始粗放的耕作方法,再加上農業基礎設施後徑薄弱,一方面推廣良種良法力度不夠,另一方面受地理因素影響,很多良種不宜種植,因而導致了我鎮農戶糧食單產徘徊在200-300斤左右,糧食增長緩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戶養殖業的發展,增收渠道不暢,人民民眾的生活仍然處於低水平。

(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夠,長期受落後思想的束縛,開放、探索、創新意識差,農村各族民眾觀念轉變慢。事實上存在著鋪張浪費,好逸惡勞等不良現象沒有得到有效的扼制。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幹部的整體素質和人民民眾的科技文化素質不高,進取精神不足,缺乏強烈的責任感和憂患意識。工作作風飄浮,組織紀律渙散,工作拖踏,積極性不高,說的多乾的少,與經濟發展和人民民眾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五)**鎮是原縣城所在地,縣城般遷後,老縣城的管理體制沒有完全理順,國有資產的管理、盤活和保值、增值的難度大,計畫生育、社會治安、環境衛生等治理難度大,髒、亂、差的問題和城鎮農村化趨勢突出的問題長期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搞城鎮經濟開發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夠高。

(六)受資金、技術、交通和能源等因素的制約。交通不便,雖已通路,但路況較差,大多屬於等外公路;坡陡、彎大、路窄,有些是晴通雨阻,運輸能力低,嚴重製約著本鎮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由於資金短缺,鎮內幾個鄉鎮企業經濟收入不景氣,沒有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財政收入低,沒有項目資金投入,經濟發展後勁不足。總體上技術力量薄弱,人才缺乏,保證不了經濟建設的人力、技術的需求。

三、**鎮經濟發展的潛力和有利條件

(一)豐富的土地資源。**鎮有土地面積共32

191畝,其中耕地面積1875畝,林地面積19065.5畝,草山面積10000畝,荒山面積1083畝,水域113畝,耕地面積占總面積的5.8%。荒地和現有草山適宜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畜牧業。

(二)充足的光、溫、雨條件。**鎮地處海拔1940米地段,年平均溫度15.3 ℃ ,無霜期319天,霧日124天,雨量充足,一年中氣溫變化不大,夏秋多雨,乾濕分明,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總體氣候利於多種農、經作物生長,適宜畜牧業的發展和養殖業的開發。

(三)有一定的商品經濟基礎。**鎮是原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系全縣經濟文化發展的前沿,交通運輸相對較為方便,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農民溫飽有一定條件和基礎,便於促進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

(四)人口較為集中。發展城鄉經濟、蔬菜生產、水乾果生產有廣闊前景,相對來說具備一定的人員素質,廣大人民民眾有一定的生產經驗和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