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基層標準化統計局調研報告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資源配置作用在不斷加強,社會經濟發展形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在城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各級政府更加關注社會經濟發展的區域性特徵,更加側重於對區域經濟統計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整理。因此,自從XX年1月份以來,在地統計管理制度改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被提上議事日程。通過在地統計管

理制度的有效實施,各級統計部門因地制宜地套用相應的統計方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全方位的統計,發揮著統計信息在社會經濟管理工作中的基礎作用,從而顯示了統計工作在社會經濟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在實施在地統計的過程中,各級統計機構特別是縣(區)級統計局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統計方法制度不健全、基層統計單位數量急劇增加、統計調查指標越來越細化、開展調查工作的難度進一步加大、面對同級政府部門開展統計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等等。諸多客觀因素要求縣(區)級統計局要進一步整合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和基層統計調查隊伍,進行統計制度創新和統計工作創新,不斷提升統計服務水平。

如何有效促進縣(區)級統計局的資源整合,使其在新社會經濟形勢下能履行統計職能,發揮其在監測國民經濟運行中的作用。**市**區統計局在近年來的工作中,提出了“建設標準化統計局”的目標,並在工作實踐中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探索和研究並提出了建設標準化統計局的有效組織模式。

一、縣(區)級統計局的工作現狀

在我國現行行政管理體系下,縣(區)級統計局是縣(區)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在業務上受上級統計部門的指導。因此,在工作上,縣(區)統計局的各項日常工作具有雙重性特點,所以,從縣(區)級統計局的目前現狀來看,具有工作人員少、工作量不斷加大、統計職能偏失及辦公條件相對緊張的局面。

1、工作人員狀況。以**區統計局的情況看,在地統計前全局只有5人,3位局長、2辦事員兼科長,各項工作均是業務局長帶頭做,每人要對口市統計局的多個業務部門,工作緊張程度可想而知。在地統計後成立了城市綜合抽樣調查隊,招錄了工作人員和在地統計員,近年來區政府通過幹部調配、安排軍隊轉業幹部和招錄公務員,目前全局人員共22人。按照區政府三定方案成立了三科一隊,能比較全面地履行本區域內的統計調查工作。但是按照對口市統計局的工作任務,不論專業大小和工作量的多寡,每個條口只能安排一個人負責統計業務,在部分專業和工作上還存在“一人多頭”的現象。在對**市六城區的調研中,我們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相對於繁多的統計業務和雙重的領導部門,縣(區)級統計局的人員狀況仍然顯得相對緊張。

2、統計工作量情況。在地統計前,區統計局只統計本區屬的調查單位,並相應承接市統計局、城調隊下達的部分抽樣調查和專項調查。在地統計特別是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後,各專業限上調查都進行了調查擴面,並對從未開展的社會服務業、行政事業單位進行了抽樣調查,勞資統計全面在地並要求擴面調查,統計行政管理也逐步實行區域化管理,因此在統計業務上,出現了統計工作量急劇上升的局面。同時,在地統計以後,區政府更加關注區域經濟的發展,更加注重通過統計專項調查來了解社情區情。因此,縣(區)統計局面臨開展優質統計服務所帶來的工作量也急劇上升。

總之,統計工作的覆蓋面擴大、統計調查細化、統計服務更深更廣,在客觀上都促使統計局工作量的增加。

3、統計職能履行情況。在地統計以後,縣(區)統計部門既要應對各專業開展的統計調查、各種統計專項調查,還要以統計基礎工作和統計資料為依據,創新開展各項統計服務工作。在現實的統計實踐中,以統計局現有的工作人員應對兩方面的統計職能,其大量的工作時間則安排在統計調查、電話催報、報表審核錄入和上報上,而開展專題調研和統計分析,開展統計服務的時間卻很少。因此,當前統計工作存在著疲於基層調查、無暇統計研究與統計服務,在統籌工作時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顧此失彼,這與統計工作的職能要求相比,其職能履行存在這不到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