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縣核桃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全縣現有的12.3萬株盛果大樹中,有50%左右由於立地條件差和管理粗放等原因導致核桃產量低,品質差。還有204.3萬株幼樹還沒有結果,26.4萬株初果樹還未進入盛果期,增產的潛力很大。因此,撫育管理好現有核桃樹是加快我縣核桃產業發展在近期內快速提質增效,實現核桃產業富民富縣的最佳捷徑。各級各部門領導應引起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現有核桃樹的撫育管理和技術改造,增加經費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制定適合本地實際的核桃生產技術規程,在幼樹撫育、老樹復甦、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治以及採收時期等關鍵技術環節上,既要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又要利用經濟槓桿的調節作用,必要時採用行政干預來規範果農行為,向管理要產量,向管理要效益,以確保核桃產品的產量增加,質量提高。 5、實現優質品種化栽培,建立優質核桃生產基地。 60年代以前,我國是世界上傳統的核桃出口大國,70年代開始,美國、土耳其等國家實行了核桃的品種化栽培,產量和產品質量都有了飛躍性提高,以強大的優勢擠占了國際核桃市場,一躍成為核桃出口大國。而我國的出口量則下降到世界貿易總量的20%—30%,價格也比美國低30%以上,因此,品種化栽培是大勢所趨。實行核桃品種化栽培,就是要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良品種,實行區域化種植,不斷更新改造劣雜品種,走基地化生產的道路。 6、堅持實地適樹原則,實行分類指導管理。 培植核桃產業要講求實地適樹的原則,不同的海拔地區栽種不同的適生品種。首先必須妥善處理好退耕還林,保護生態與發展核桃的關係。把發展核桃同旅遊景點的開發、利用相結合。其次是要針對山區氣候多樣性特點,把握好巨觀決策,做好統一規劃,採取多層次利用,建立綜合農業立體開發模式。注意保護上層、建設中層、開發下層。建議在不宜耕作的地塊和不宜種植泡核桃的無林地(2400米以上),大力發展抗逆性強,生長快,木質優良的鐵核桃林。在中海拔地區,大力提倡用坡坎田或常耕地種植優質大泡核桃。低海拔乾熱地區(1500米以下)種植美國山核桃。   7、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增強發展後勁。 一是我縣應有計畫地鼓勵和支持核桃種植(加工)大戶購買熱風爐烘烤核桃,逐步改善和淘汰一家一戶傳統的煙醺火烤法,嚴把核桃產品的第一道質量關。 二是鼓勵和支持核桃種植大戶種草養畜,走果、草、畜、菜綜合發展的道路。 三是縣財政每年應從農林特產稅收中安排10%的資金,用於核桃生產、烘烤及包裝等精深加工技術研究和套用技術的推廣工作,逐步增強核桃產業的發展後勁。 8、建立集中統一的核桃加工經營機制,提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和競爭能力。 在核桃產品的生產經營上,我縣應走產業化經營的道路,建立不同程度的產、供、銷一體化產業鏈。目前,我縣應儘快組織核桃生產戶、加工戶、綠色企業和加工企業,成立《漾濞核桃行業協會》或《漾濞核桃集團公司》,在縣核桃產業培植工作領導組辦公室的業務指導和技術幫助、信息服務下,重點組織和協調好核桃加工經營工作,要多渠道籌集資金註冊《漾濞核桃》商標,並進行市場行銷,直接進入較高級別的市場(如上海等國內市場),或直接打入國際市場。使核桃商品直接銷售到消費者手中,以獲取最佳效益。因此,縣級有關部門要利用自身優勢,發揮應有作用,規範縣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暢通核桃產銷渠道,避免無序競爭,提高競爭能力,利用本縣的資源優勢和漾濞核桃品牌效應,不斷培強做大漾濞核桃產業。   9、規範稅收制度,把核桃產業真正培植成為富民富縣的支柱產業。   政府要明確向農民承諾,核桃農林特產稅在1998年核定的基礎上不再增加,讓農民安心、放心發展。將核桃農林特產稅的徵收環節後移,徵收的重點放在流通環節和核桃加工企業及加工大戶。   總之,我們堅信,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州各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只要我們認真貫徹好、實踐好xx總書記“xxxx”重要思想,全縣上下齊心協力,加大核桃發展的力度,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漾濞的核桃產業這根“支柱”必將在“十五”期末,充分顯現出它在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強大的“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