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抓五促”措施 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農,促科技含量提高。一是深化農科教結合示範區建設。以我市全國農科教結合示範區為抓手,採取新舉措,開闢新領域,達到新效果。繼續抓好農科教結合“511"工程(即50個示範鄉鎮、100個示範村、1000戶示範戶),通過抓點帶面,不斷提高農業科技的普及率;強化對農民的適用技術培訓,大力實施“綠色證書"工程、“農技電波入戶"工程、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及百萬農民技術人員培訓計畫;找準選好科教興農的載體,開展“五個一批"活動,使農科教結合進入農業產業化、農業綜合開發領域,提高整個農村經濟的科技含量。二是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繼續實施“種子、種苗工程",抓好優良品種的引進、培育和推廣,加快品種的更新換代。在市農科所建立“三明市農作物種苗基地",並以全市12個現代化農業示範園區和32個農業科技示範片為依託,建立一批高標準、設施現代化的農業引進示範基地,增強示範效應和輻射能力,達到做給農民看、引導農民乾、幫助農民富的目的。三是大力推進農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推廣體制改革。支持和鼓勵套用型農業科研機構改編為科技型的龍頭企業,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改革和完善農業科技推廣網路,建立隊伍多元化、服務社會化、形式多樣化、機制市場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深化“農業155"和“村會協作"活動,加強農業155服務網路的規範運作,為農民提供高效快捷的科技、信息、政策諮詢等服務;“村會協作"要擴大協作對象,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上,以更加靈活的方式開展協作活動,使“村會協作"成為科技興村的一個重要載體;還要總結推廣服務農業的新模式,如農技幹部掛牌培育示範戶活動、“一站一示範、一師一項目"服務活動、一元錢科技服務隊活動等。   五、抓應對入世,促外向型農業發展。大力宣傳和了解wto的有關知識,加強對農村幹部和生產經營業主的培訓。改善投資軟硬環境,制定並落實鼓勵外商投資農業開發項目的優惠政策,吸引外商帶資金、帶項目、帶技術、帶市場,投入農業綜合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興辦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努力建設開放型農業。充分發揮我市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認真做好招商項目的規劃、論證、篩選、推介工作;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組織各級和有關部門領導及企業業主廣泛接觸客商,尋找商機,吸引區外國外的財團、企業、客商投資我市農業,並有計畫、有組織邀請國內外客商來明考察交流,重點加強明台農業合作;加強招商引資項目的跟蹤落實,圍繞實效,抓出成效。順應國際食品消費潮流,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果茶、食用菌、筍製品等有機農業,“打有機牌,走特色路",形成一批特色型、外向型農業基地。加強山海協作,通過與沿海地區共創協作區、共結對子、互設視窗、聯辦企業等多種形式,建立利益共同體,吸引和鼓勵沿海企業到我市投資興業,帶動山區資源開發;並有組織有計畫地安排農村富餘勞動力到沿海“三資"企業和鄉鎮企業就業。   通過以上“五抓五促",實現“八個新"。即:一要在調整最佳化農業生產結構上取得新突破;二要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上取得新進展;三要在科教興農上邁出新步伐;四要在搞活農產品流通上有新舉措;五要在加速農村勞動力轉移上開闢新途徑;六要在加快外向型農業發展上有新起色;七要在深化農村改革上有新內容;八要在促進農村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