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黨員五大機制研究

(三)擴大民主,建立發展黨員工作監督機制。一要實行發展黨員全程公示制度。即在發展黨員的各個環節都實行公示,接受民眾的監督。重點突出“三榜”公示,即:“一榜”是擬被列為入黨積極分子對象的必須進行公示;“二榜”是擬接收為預備黨員對象的表現、培養考察及支部意見等情況必須公示;“三榜”是預備黨員申請轉正時,預備期間的個人表現必須公示。每次公示時間不少於7天,黨委設立舉報電話和舉報箱,接受社會監督。凡在公示期間有反映問題的,一經查實,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處理;凡不按正常程式公示、出現問題的,追究村黨支部書記的責任。二要實行接收預

備黨員答辯制度。在召開支部黨員大會接收預備黨員時實行答辯制,答辯採用本人自述、鄉鎮黨委出題、黨員即席提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發展對象要圍繞入黨為什麼、入黨後乾什麼等問題進行自述,隨後由鄉鎮黨委對其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測試,測試之後由與會黨員針對現實中碰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向發展對象當場提問。最後支部根據發展對象答辯情況和本人表現進行測評,測評情況較好的提交支部大會表決,測評情況不夠滿意的將暫緩發展或延長考察時間,條件成熟後再提交支部大會決定。三要實行發展黨員“四審”制度。①政審。村黨支部要嚴格按照黨章規定,對發展對象進行政治審查,通過同本人談話,查閱有關檔案材料、召開知情人士座談會和函調等多種辦法,全面了解發展對象的情況。②預審。鄉鎮黨委在審批涉及村支書“近親”發展新黨員時,必須將其全套入黨材料報縣委組織部審查。縣委組織部及時研究提出審查意見,並書面下達,經審查發現不符合黨員條件的,建議鄉鎮黨委重新審議,不予審批。③會審。鄉鎮黨委要在研究發展規劃、審批黨員等工作中從嚴把關,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集體會審,共同承擔責任。同時,要建立鄉鎮黨委委員分工指導支部黨員大會制度,凡村支部召開的接收預備黨員及黨員轉正會議,黨委委員要到會指導,凡出現程式不嚴等問題的,要追究相應的責任。④面審。堅持與新黨員談話制度,分管黨務的副書記、組織委員必須認真負責,嚴格把關,實行同新黨員面對面的談話制度,增強發展黨員工作的嚴肅性和紀律性。四要在部分村試行無記名票決制。主要在召開接收預備黨員的支部大會中,有以下五種情況者試行無記名票決制,即:黨員民主意識較強,整體素質較高的;黨內宗族宗派矛盾不突出的;發展對象素質一般或較差,支書極力推薦而黨員意見較大的;發展對象素質較好,支書極力阻撓的;多數黨員要求的。試行無記名票制是為了在發展黨員過程中進一步擴大民主,使黨員充分行使好選擇權和監督權,解決舉手表決時難以表達黨員真實意願等問題,但無記名票決制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完善。

(四)突出重點,建立發展黨員“重點村”限期轉化機制。“重點村”發展黨員工作難突破始終是困擾農村發展黨員工作的“一道難題”。抓“重點村”轉化工作,一方面要使現有“重點村”限期轉化,另一方面要使原來的非“重點村”不滑入“重點村”行列,同時還要充分保證黨員的質量。一要建立黨員領導幹部包乾責任制,限期轉化。“重點村”由縣鄉主要領導主抓,進行重點指導。縣一級,縣委常委帶頭抓,建立縣委常委包片聯“重點村”制度,負責一個片的發展黨員工作和一個老齡化“重點村”的整轉工作;縣其它黨員領導也要每人掛鈎聯繫一個發展黨員“重點村”,進行重點整轉,不整轉不脫鉤。鄉鎮一級,對3年以上未發展黨員、無女黨員的支部由黨委班子成員聯繫;對61歲以上黨員占1/3的村支部,明確由組織委員聯繫。二是要建立每季通報制度,及時掌握情況。在對“重點村”“掛牌”的基礎上,要建立每季一次的通報制度,以及時掌握轉化情況。通報的主要內容包括:“重點村”整改計畫、申請入黨人數、確定入黨積極分子人數、發展對象人數及責任制落實情況。對於連續三次通報工作仍無明顯改進的,要對有關鄉鎮黨委和責任人通報批評、進行組織談話並追究相應的責任。三是建立預警制度,超前管理。要設定警戒線,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即為突破警戒線:連續二年未有人寫入黨申請或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無32歲以下黨員的;黨員近親比例占1/4的;連續二年新發展黨員有違法違紀現象的。要制定監控措施,建檔立卡,全面掌握處於警戒線範圍內的所有村支部的情況,用註冊銷號的辦法,進行動態管理。在出現警戒情況之一時,由鄉鎮組織委員向黨委和縣委組織部匯報反映情況,縣委組織部督促整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