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縣畜牧業發展的定位和措施

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畜牧業產值比重

——析我縣畜牧業發展

畜牧業作為農業經濟中的中樞產業,其作用和地位日顯突出,其發達程度已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農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已開發國家其畜牧業所占農業產值比重很大,在1983年,美國畜牧業產值比重達到了50.1%,XX年,英國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達到了59.8%。為此,省委、省政府今年提出用2—3年時間養殖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和高效經濟作物產值占種植業總產值的兩個比重都達到65%,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要使兩個比重達到50%。據《修水縣XX年統計年鑑》,我縣XX年兩個比重分別只有32.7%(其中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的25.4%)和38%,畜牧業的發展水平不高,與省市要求和縣域經濟發展的目標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這一數據也反映了我縣畜牧業發展存在著巨大的空間,我們要理清思路,確定重點,挖掘潛力,創新舉措,就一定能提高畜牧業產值所占的比重,發展我縣的畜牧業。

㈠我縣畜牧業的發展現狀及特點

近年來,我縣按照“穩定豬雞生產,發展百萬山羊”的總體方針,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畜牧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統計顯示,XX年全縣飼養生豬40.8萬頭,山羊53.1萬隻,牛2.2萬頭,家禽216萬羽,畜牧業總值達到2.64億元,畜牧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財政增長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同時,我們也應清醒的看到,我縣畜牧業的發展也存在著嚴重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畜牧業總量偏小,對農民收入的貢獻率低,畜牧生產無法滿足全縣人民的生活需要。按現行價格計算,XX年我縣全年畜牧業總產值為2.49億元,對農民收入的增加貢獻不大。調查顯示,我縣每年需外進活雞9萬羽、冷凍雞120噸、活鴨7萬羽、蛋450萬枚、冷凍肥膘肉90噸、牛肉45噸,畜牧生產遠不能滿足全縣人民民眾的生活需要。二是畜牧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資源優勢沒有充分得到利用。我縣畜牧業以傳統的豬、禽分散養殖為主,牛羊養殖較少。在我縣已形成一定規模的羊養殖產值為0.28億元,僅占畜牧業總產值的十分之一強,而豬養殖的產值達到了1.49億元,占總產值的61%,產業結構不合理,我縣適合山羊養殖的草地優勢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三是產業化程度低、規模孝影響不大,品牌效益不強,市場競爭力弱。近年來,各地畜牧業發展都很快,有的已成為區域經濟中的支柱產業,產業化程度很高,如崇陽麻雞、宜春的小黃雞、泰和烏雞等,這些已形成品牌的產業影響力很大,為當地農業經濟注入了勃勃生機,增加了農民收入。四是交通不便,運輸線長,生產成本高。據不完全統計,我縣每年需從縣外購進玉米1000噸,配合飼料4800噸。每公斤飼料價格比南昌高0.13—0.14元,僅飼料1項每年多花運費70餘萬元。

二、提高我縣畜牧業產值比重,必然要求著力發展山羊產業。

發展我縣畜牧產業,提高畜牧產值的比值,其差距在山羊產業、潛力在山羊產業、希望在山羊產業。

1、我縣山羊產業的現狀

我縣自1994年開始實施“百萬山羊”工程,此後我縣將“百萬山羊”列入了我縣農業發展戰略——“1116工程”,通過幾年的發展修水黑山羊已經顯現出巨大的產業優勢,已成為我縣在周邊地區仍至全國都能叫得響的品牌。統計顯示,XX年山羊飼養量54萬頭,其中山羊存欄30.5萬頭,出欄23.5萬頭,全縣有1.5萬養羊戶,50頭以上的有2260戶,平均養羊收入1250元以上的有3000戶,種植牧草1.2萬畝,特別是XX年實施國家級秸稈養羊示範縣項目以來,圍繞項目實施計畫,大力推廣品種改良,人工種養,肉羊育肥以及“桑+羊”的主體養殖模式,使山羊生產有了較快的增長勢頭。但自XX年後,開始下滑,專業養羊大戶萎縮,羊價下跌,養羊的經濟效益下降,飼養數量隨之跌入低谷,空欄戶也較往年有明顯的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