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促進農業經濟快速增長

--關於**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調查

**是在改革開放中快速崛起的沿海經濟發達城市,位於浙江省東南沿海的中部,是中國股份合作經濟的發源地。近幾年,隨著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市農村經濟收入明顯增加,XX年達到2269億元,農民純收入的絕對值與增長幅度在浙江省均站前列,大大高於全國的平均數。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和影響

**農業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得益於經營體制的創新,即農民自願組織起來的各類專業合作社發揮了作用。**第一個專業合作社是XX年建立的,僅僅四年時間,現已發展到了312家,入社社員達4萬多戶,帶動的農戶超過20萬戶,基本覆蓋了瓜果、蔬菜、畜禽、茶葉等20多個主導產業和產品。XX年,合作社實現農產品銷售額5億元,XX年攀升到16億元,XX年銷售額又將在XX年基礎上成倍翻番。專業合作社的興起對**農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1、帶動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民專業合作社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農戶,市場的信息通過合作社較為準確地傳遞給農戶,合作社通過自身經營引導農戶發展專業化生產,形成規模化、專業化的農業產業區域和農業產業體系,推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農民針對市場需求,大力發展蔬菜、畜禽、海產、藥材、花卉、茶葉等經濟作物,並進行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形成了以著名橫為中心的沿海8萬畝西瓜產業帶,以澤國新河為主的6萬畝果庶產業帶,以塢根溫橋為主的800萬羽草雞產業帶等,使全市糧食種植面積同經濟作物面積之比調整為58:42;

2、推動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形成。合作社將當地各個產業的購銷大戶、加工大戶、技術專業戶等按自願、民主原則組織起來,為農民統一提供種苗、傳播種養技術,拓展銷售網路,初步形成了科技、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合作社真正將產、加、銷諸環節有機銜接,解決了農戶與市場、農戶與龍頭企業之間的矛盾,實現了資源的合理流轉和最佳化配置,促進了優勢整合和利益互補,夯實了農業產業化基礎,提升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成為聯繫政府、企業和農民的橋樑。

3、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層次。合作社為農業標準化的推廣提供了有效的載體,為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和推廣提供了組織保證。合作社通過組織分散的農戶實行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操作規程、統一產品質量標準、統一農資供應,積極註冊產品商標,打造優質知名品牌,推廣綠色農產品的生產,極大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近幾年來,**市僅合作社的農產品註冊商標就有129個,獲全國綠色食品認證12家,省綠色農產品認證25家,省無公害基地認證23家。

4、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合作社是由產業大戶或購銷大戶牽頭組建的,這些能人利用自己市場信息靈、銷售渠道穩的優勢,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穩定和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經濟效益。合作社的返利、分紅制度直接帶動農戶增收,合作社向入社農戶無償提供農技、市場信息,低價提供優質種子、農資等社會化服務項目,間接地節約了農戶的生產成本,也促進了農民增收。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市農戶人均純收入XX年預計為5350元,增幅在7%以上,所收入10萬元以上的社員在**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