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研究

(四)合作組織得到發展。隨著農產品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農民在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走向市場的同時,已經深刻地體會到提高自身組織化程度的重要,各類中介服務組織發展較快。到XX年全省共有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667個,社(會)員數20.18萬餘個,固定資產5.21億元,XX年經營服務總收入27.55億元,純收益2.42億元,返還社(會)員收益1.73億元。省級22家示範性農村專業合作社註冊資金3209萬元,入社社員7820個,固定資產6237萬元,XX年經營服務性收入6.06億元,經營純收入4389萬元,返利農戶641萬元。通過由從事同類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農戶(專業戶)自願組織起來,在技術、資金、信息、購、加工儲運等環節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發展,大大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和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榿蕭山新街花木產業協會、龍泉竹業合作社、上虞市蓋北葡萄種植協會、雲和縣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等,這批協會在帶動當地農民發展農業生產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br>(五)“名牌”戰略初見成效。各地在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十分注重品牌意識,以名牌為突破口,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加快優質農產品開發步伐,倡導品牌農業發展,全省已制定600多項農業標準和規範,經報經國家工商局核准的農產品註冊商標4874個,有35個農產品制訂了省級地方標準,被命名為“中國特產之鄉”的有39個,占全國的1/5強。在XX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我省共有168個農產品被認定為農業名牌產品,列全國名牌數第二,品牌產品名牌效應日趨明顯,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農業“走出去”戰略穩步推進。去年,我省農副產品出口創匯達26.58億美元,今年上半年繼續保持增長勢頭,農副產品出口創匯13.89億美元。

(六)訂單農業開始起步。通過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一體化經營程度明顯提高,企業與農戶的分工協作和利益聯結機制有所緊密,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契約、契約方式,採取保護價收購農民的農產品,建立了較為穩定的產銷關係,一定程度上實現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對接。我省今年糧食市場化改革之後,訂單農業已成為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一大新亮點。據統計,全省糧食、經濟作物訂單面積達到531.3萬畝,總量252.75萬噸;畜牧業生豬訂單184.3萬頭,家禽訂單1670

萬羽。如浙江新市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去年8月召開新聞發布會,鄭重承諾,對全省種植的“雙低”油菜籽,按每50公斤到廠價95元保護價收購,並通過鄉鎮、村經濟合作社、農民等多種形式簽訂了保護價收購契約,共發展訂單農業基地118萬畝,有力地促進了我拾雙低”油菜的快速發展。

ザ、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制約因素

サ鼻埃我省農業產業化經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新的情況和難點。

ヒ皇親芴騫婺P>過近年發展,我省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在增加,規模在提升,但與其它行業、兄弟省份相比還相對落後,與經濟發達省份不相符。受自然資源和生產規模的影響,“小而散”、“檔次低”的問題突出,上規模上檔次的少,帶動力不強。全省產值上億元的龍頭企業只有十多家,至今還沒有一家農業龍頭企業上市,進入上市輔導期的也僅有三家。企業的產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深加工產品、二次增值、產品少,高科技產品、名牌產品更少。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科技進步與經營管理機制創新不夠,市場競爭力不強。特別是隨著加入wto日趨臨近,農業產業、地區、企業之間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我省企業如何應對、增強競爭能力應引起企業和各級政府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