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研究

ザ是加工能力弱。適宜加工的初級農產品品種較少,農產品產後保鮮、貯運、加工環節科技攻關滯後,特別是深加工、精加工相對薄弱。以柑桔為例,全省柑桔總產量達200萬噸左右,但經過加工的僅17萬噸,占7%,與世界柑桔鮮果與加工比例的65∶35相比,差距很大。加工環節薄弱,不僅限制了對初級農產品的消化吸收,同時也造成了農業產業鏈不長,難以實現拉長銷售時間、拓寬銷售空間和加工增值。初級農產品流通中間環節過多,成本高。農產品品牌戰略實施主體分散,力量不集中,在國內外市場有一定份額的知名品牌更少。

ト是利益聯結松。當前,我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總體水平處在初級階段。據調查統計,目前我省3/4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與基地和農戶之間還停留在以產品買賣關係為基礎的低層次產銷合作上,沒有真正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經濟利益共同體,企業返利於農戶的很少。“訂單農業”由於受市場行情變化和企業、農戶信用程度的限制,很不規範,普遍存在訂單好下,兌現難問題,糾紛較多,農業生產與市場脫節的矛盾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ニ氖欽策到位難。農業產業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和諸多部門,一些地方、部門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要性認識不足,合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特別是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尚未形成。具體表現在:一是現有的政策落實難,一些政策雖好,但操作性不強,對政策的實施對象和主體不夠明確。一些政策由於涉及部門利益,如稅收、信貸、綠色通道等,落實起來更加難。二是一些政策本身存在不科學性,如很多扶持政策往往限定特定的對象,忽視面上情況。三是農產品加工xx環節稅賦過高,粗、精加工標準界定不清,稅率設定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龍頭企業的資本積累,發展進程不快。

ト、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對策措施

ノ沂∨┮擋業化經營發展仍處於初期階段,產業化組織的實力還需進一步增強,帶動農戶的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利益聯結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政策扶持的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今後按照大發展、大提高的思路,著重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堅持以發展效益農業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培育有競爭優勢和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為重點,以提高農業生產的市場化和組織化程度為基礎,以科技創新和重大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為動力,以建立與國際市場相適應的農產品質量標準和檢測檢驗體系為保障,全面提高我省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使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上一個新台階,為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矗

(一)扶強扶大農業龍頭企業

ヅ┮擋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不同於一般的工商企業,它肩負著開拓市嘗科技創新、帶動農戶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任,其經濟實力的強弱和帶動能力的大小,決定著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程度、規模和成效,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支持農業,扶持農民。

ヒ皇譴蚱撲有制界限,只要與農民有比較穩定合理的利益聯結,建立生產基地,能夠帶動農戶,使農民真正得到實惠,要一視同仁地給予扶持。要根據龍頭企業帶動農戶及建立基地情況進行扶持,逐步把目前由政府和部門建的示範基地轉變成在政府規劃引導下由龍頭企業作為運作主體實施的農產品基地。省重點扶持50家帶動農戶1萬戶、建立基地面積1萬畝以上、與當地主導產業關聯度大的農業龍頭企業。市縣要對經營機制好、科技含量高、產品有特色,有發展前途的中小型農業龍頭企業進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