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普法工作調研報告

在局黨組的重視下,市局成立了課題調研組,對全市鄉鎮普法工作進行調查現將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及對今後鄉鎮普法工作如何開展、如何才能抓出成效談一些淺見:

一、存在的問題

1、責任主體錯位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把中國建設為法治國家。在中國沒有全民的法治理念,就沒有中國社會的法治化。而全民法治理念形成,最主要是靠全民學法、知法、守法、用法。作為普法工作又是全民學法的重要手段。應是全黨各級政府的重要工作,就列入常規工作來抓。按照十八大的精神及上級檔案的要求,普法工作作為建設法治中國的重大環節。這項工作應是全黨和各級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應列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作為常規工作內容,由政府主抓,部門參與。在我市絕大多數鎮黨委、政府對普法工作的責任主體還搞錯位。實際上搞成了部門主抓,政府參與。

2、位置擺不正

不少領導和基層幹部(含村、居委會幹部)其主要精力都放在發展經濟等硬體建設上,更由於市、鄉鎮兩級對這些“中心工作”督促緊、考核嚴,村(社區)幹部將主要精力用於這些“中心工作”,普法工作在他們眼裡,是可抓可不抓的事。崇尚“時間就是金錢”之類的實用主義觀念,覺得參與普法工作費時、費力而又難見直接的經濟效益,所以其主動性不高,根本沒有將普法工作擺到應有的高度和位置。

3、鄉鎮普法力量薄弱

目前鄉鎮的普法工作主要靠鄉(鎮)司法所和有關單位的配合來做,雖然全市各鄉(鎮)都設有司法所,但每個司法所最多的二人,絕大多數司法所只有一人,由於司法所承擔了普法教育、矛盾糾紛調處、安置幫教、社區矯正等眾多事務,同時還要服從當地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所以常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4、普法的形式比較單一,內容單調

鄉鎮普法大多數時候還是採取橫幅、標語、黑板報、宣傳櫥窗、宣傳資料等形式進行。有時候通過掛橫幅、貼標語進行宣傳,往往造成農民只知法律名稱而不知其內容。至於分發的宣傳資料,雖然內容詳細,但很多農民未必能看得懂。根本達不到預期目的。

5、普法考核流於形式

對階段性普法宣傳考核驗收,事前已將統一化的驗收內容和有關要求印發下去先由各部門自查,然後抽調人員再進行抽查;採取的方式主要是聽匯報、查檔案、看筆記等,至於普法的實際效果無從考核,這種寫在紙上,說在嘴上,掛在牆上式的普法宣傳,村組、農民都不當一回事,消極應付,走走過場。

二、試分析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

1、領導認識不到位

部分領導幹部對普法的認識嚴重不到位而且在普法教育中嚴重缺位,認識不到位是對法制建設在推動中國社會進程,社會經濟發展的地位和作用沒有正確的認識和估價,沒有認識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嚴重缺位是部分領導幹部在法制教育,宣傳普及方面沒有發揮領導幹部引領示範帶頭作用,從某種角度可以說“重人治,輕法治”這種傳統封建意識,影響到普法教育工作的開展。

2、廣大幹部民眾對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

由於人治思想的根深蒂固和現實中生活存在的執法不嚴、司法不公、以權壓法、以言代法、以罰代法等負面現象,使得不少的幹部民眾信訪不信法,對法律的地位和作用產生了質疑,挫傷了他們學法、用法和守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