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工傷保險調研報告

從參保情況看: XX參保人數是XX年的260%,基金收入是XX年的318%;XX年參保人數是XX年的114%,基金收入是XX年的131%。可以看出,礦山等高風險企業農民工納入工傷保險,擴大了工傷保險的覆蓋面,也增大了工傷基金的總量,保障了全縣參保單位職工工傷、工亡及遺屬待遇的正常發放。

從工傷情況看:XX年工傷是XX年的325%,工亡是XX年的4倍,遺囑人數也是XX年的4倍,基金支出是XX年的160%;XX年工傷是XX年的264%,工亡是XX年的150%,遺囑人數是XX年的125%,基金支出是XX年的179%。

從就醫情況看:XX年人均住院天數是XX年的51%,人均醫療費是XX年的61.6%;XX年人均住院天數是XX年的107%,人均醫療費是XX年的72.4%。可以看出,工傷人數逐年成倍增加,人均報銷數額逐年減少,說明他們參加工傷保險後,大小工傷都進入,輕工傷數額增多。從基金運行情況看,基本達到了“以支定收,略有結餘”的要求,基金運行總體平穩,業務操作規範,財務核算準確,待遇支付符合規定,對維護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和促進社會的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主要做法有:

(一)大力宣傳,營造聲勢,為推進工傷保險創造良好氛圍。

《工傷保險條例》頒布實施以來,隨著參保企業範圍的不斷擴大,對工傷保險工作認識也逐步提高了,具體做法是:我們結合安全生產形勢,從建立穩定和諧的勞動關係入手,把維護弱勢群體的利益上升到密切政府與民眾關係的高度來抓,為促進此項工作,加大了宣傳力度,一方面通過新聞媒體、發放宣傳材料、組織知識競賽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另一方面,針對部分企業業主認識不到位,認為參加工傷保險會使人工成本增加,加重企業負擔,交納工傷保險“不划算”的思想,組織人員上門做礦主的工作,從工傷無過錯賠付到勞動能力鑑定等方面進行宣傳,逐步使業主意識到參加工傷保險的好處,逐步使職工意識到參加工傷保險是平安致富的必經之路。三是幫助企業算大賬、算長遠賬,用貼切典型的事例教育引導,從企業的長遠生存與發展看問題,算工傷保險分散風險、互利互惠的社會大賬,使企業業主理解社會保險的不可替代作用,了解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不同效果。通過採取有效措施,有力促進了企業的參保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依據政策,嚴格程式,切實保障參保職工待遇。

一是認真做好工傷認定工作。成立了工傷認定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受理工傷職工的申報和調查核實、因工受傷職工的工傷認定工作。在事故處理中,一方面對企業申報工傷事故進行規範,要求企業在事故發生後24小時內書面或電話報告事故情況,並及時填寫相關表冊和報送有關材料;另一方面,對申報的工傷事故,儘可能在12小時內組織人員做好勘驗調查,並在規定的時效內進行工傷認定,使工傷認定工作做到法制化、規範化和程式化。二是嚴格程式,按時支付工傷待遇。參統企業在報送工傷事故報告時,由企業把相關情況報社保經辦機構備案,在工傷認定結論未下達前,先由參統企業墊付醫療費用,待工傷認定結論下達後,由參統企業持相關證明到社保經辦機構按規定報銷費用;對工傷認定結論下達後還需繼續住院治療的,由社保經辦機構出具墊費證明,由協定醫院墊支工傷職工的醫療費用,醫療終結職工出院後,由社保經辦機構與協定醫院結算相關費用。對經勞動能力鑑定確定工傷等級的,嚴格按規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月傷殘津貼等待遇。XX年,支付工傷待遇人數為139人,共支付工傷醫療費107.05萬元、一次性工亡補助金51.14萬元、工亡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3.21萬元,保障了工傷職工及其供養親屬的生產生活。

(三)慎重運作,規範管理,確保基金安全運行。

為了規範工傷保險的管理,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辦法,確保工傷保險基金的安全運行。一是按照行業風險確定費率,下達收繳計畫,XX年,應徵工傷保險費293.73萬元,實際徵收301.90萬元(含利息收入1.61萬元),完成計畫數的102.78%,進一步壯大了基金結存總量;二是將企業繳費高低與其工傷事故狀況聯繫起來,把繳費與安全生產聯繫起來,對安全生產連續無事故的企業,調整繳費比率,實行浮動費率;三是以工傷保險促安全生產,減少工傷事故的發生,更好地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降低保險費用的支出。四是嚴把工傷認定關口,接到工傷報案後,及時組織工作人員到企業、醫院進行調查核實,確保工傷認定的準確性,XX年共查處虛報、冒名頂替等欺詐案件 起,從入口上嚴格把關,避免非工傷原因導致基金支出的風險。五是嚴格工傷基金管理,嚴把基金支付關。加大社會保險稽查力度,嚴格核定待遇,對每一個報銷憑據嚴格按工傷藥品目錄認真審核,規範工傷事故支付待遇程式。六是在審批工傷事故賠償待遇方面,採取了經辦人審核,財務覆核,中心負責人審批等多項監督制度,確保了基金安全運行。七是加強社會保險監督工作,為工傷基金安全完整提供保障。成立社會保障監督委員會,完善社會保障資金監督管理制度和協同監管體制,建立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制度,落實各項社會保障政策,開展現場監督和非現場監督,開展反欺詐工作,嚴厲打擊少報漏報、隱瞞繳費人數和繳費工資基數、虛報冒領等違法違紀行為,確保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與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