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約工業發展相關因素調研報告

為使大家對**工業發展有一個系統了解和全面認識,準確把握**工業發展的制約因素,按照縣委第二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第一階段的安排部署,結合經貿工作實際,由本局趙光義局長牽頭,尹愛萍副局長、工業科等相關科室負責人組成的調研工作小組,從XX年4月7日起至4月20日,深入到我縣建星紙業、錫礦、貞元矽、龍潤茶業、雄達木業、康豐公司等企業,採取座談、走訪、查看資料等多種形式,對我縣工業發展的存在問題和制約因素作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分析歸納了具體的表現形式,初步提出了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具體如下:

一、**工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工業以沒收大田壩、漭水等地的私營煉鐵作坊轉為國有,沒收蔣家山豪紳用於偽造“半開”的一台發電機組建立第一個火力發電廠,才有了工業的初創。經過五十多年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苦苦探索,**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結構不斷最佳化,規模不斷擴大,經營制度不斷適應國家巨觀政策和市場的變化,初步形成了以“糖、茶、紙”為主的輕工業和以“矽冶煉、礦產、原煤、建材、電力”為主的重工業體系,為本世紀前二十年確立“工業立縣”戰略和實施工業連續倍增計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糖產業。繼1977年建成投產日處理甘蔗500噸的灣甸糖廠後、先後建成了柯街、卡斯、勐統、紅慶糖廠。目前我縣有三戶製糖企業,五條製糖生產線,即恆盛糖業有限公司、(柯街糖廠、卡斯糖廠、灣甸糖廠)、康豐糖業公司**勐統糖廠和紅慶糖業公司**紅慶糖廠,在廠員工1100人,榨季達1600人,生產規模為日處理甘糖6500噸,日產酒精5500升,擁有固定資產近4億元。帶動著全縣8個鄉鎮,2個農場,61個村民委員會,618個村民小組,22803戶蔗農,近11萬人口種植甘蔗。XX年縣內共種植甘蔗達16394畝;

2、茶產業。以1958年建立**縣紅茶精製廠為起點,相繼發展創建了“碧雲”、“樹根地”、“尼諾”、“勐鑫”、“雪蘭”、“龍潤”等為主的茶葉品牌以及發展了全縣140戶小規模茶葉加工初制廠,支撐著全縣制茶工業的穩定發展,茶葉生產逐步走上了精加工、規模化生產。

3、紙產業。以1994年**縣造紙廠的建成投產,開創了我縣造紙工業,XX年通過資產整合重組,整體出售給香港建星紙業公司,XX年生產紙10669噸,實現產值5663萬元。另外,我縣木材加工業起步較晚,目前尚無規模以上木材加工龍頭企業,只有初加工小規模企業9戶,XX年加工木材27227立方米,產值達4152萬元。

4、礦產業。以1978年彎崗錫礦的採選為切入,相繼發展了貞元、盛吉矽冶煉,探索銅、鐵、銻、鉛、鋅等採選工業,為礦冶工業的發展進行了積極探索。

5、煤產業。以1956年組建的採煤隊開採七甲煤礦為標誌,發展成為露天開採的紅星煤礦,井下開採的崩龍田、華僑農場等13戶煤炭開採工業,XX年開採煤炭36萬噸,產值6515萬元;

6、建材業。在1976年建成投產的年產5000噸**縣水泥廠後,相繼發展了灣甸水泥廠以及9戶建築磚生產企業,推動了建築建材業的發展;以1964年建成的河東水電站投產為起步,取代了火力發電廠。

7、電力業。先後建成了新城、河西一級、河西二級、九甲、三八溝、橄欖河、彎弓橋、松山河、岔河、更戛河二、三級水電站,XX年全縣水電裝機容量21255kw,年發電量達11192萬度。

XX年縣委、政府提出工業立縣戰略以來,我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的指導方針,把加快工業發展擺在經濟工作的首位,樹立全縣一盤棋的全局思想,依託資源優勢,最佳化發展環境,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縣工業經濟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呈現出速度加快、總量壯大、效益提高、後勁增強的良好態勢。XX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13.44億元,同比增29.76%;完成工業增加值5.24億元,同比增25.96%;實現稅收0.68億元,同比增11.48%;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98億元,同比增118.68%;工業增加值占全縣生產總值的21.10%,增2.26%;單位gdp能耗下降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31.51%。工業經濟已成為支撐我縣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成為地方財政增長和民眾增收的重要來源,成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

二、存在問題和制約因素

1、存在問題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縣工業發展滯後的面貌尚未得到根本改變。從總體上看,我縣仍處於工業化的初始階段,存在著很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工業經濟總量偏小、發展速度緩慢。二是工業內部結構不合理。“一缺、二少、三小、四低、五高”的問題突出。“一缺”就是缺乏大中型企業帶動。“二少”就是集團企業和骨幹企業較少。“三小”就是產業規模小、市場容量小、工業經濟比重小。“四低”就是工業化程度低、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率低、產品科技含量低、對財政貢獻率低。“五高”就是財務費用高、生產成本高、運輸成本高、能耗高、勞動強度高。三是資源支撐型企業比例較大。占全縣工業總產值80%以上的矽礦冶煉、蔗糖生產、木材加工等均屬資源型產業,資源消耗大,經濟效益低。四是工業發展後勁不足。從大的政策背景來看,國家加大了投資增長的巨觀調控力度,財政、信貸和土地政策逐步趨緊,致使我縣工業項目的爭取和工業規模的擴張空間受限制。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企業抵禦風險能力較低,企業規模小,缺乏自我積累,融資實力薄弱,缺乏貸款抵押前置條件,很難獲得商業銀行的支持。另外,中小企業擔保體系也不健全,不能發揮擔保功能,缺乏強有力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