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建設效益與環境影響情況調研報告

摘要:南澳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與大陸的連通倚靠的交通工具只有渡船,交通極為不便,嚴重製約了當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今年擱淺多年的南澳大橋將重新建設,南澳大橋的建設回響了國家“十一五”計畫,促進汕頭、南澳城鄉一體化的協調發展。本次調研我們南澳大橋的施工地點參觀學習,並向當地居民派發調查問卷及諮詢專家意見。了解建橋進程外,更重要的是在於從利弊兩面性了解南澳大橋的建設效益與環境影響情況,為當地政府提供有價值的資料,為南澳的建成後可能發生的問題及早探討出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使南澳大橋更好地服務大眾。

關鍵字:南澳大橋 環境影響 生態環境 社會治安 經濟效益

1.調研背景

南澳——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地理位置重要。島上環境優美,植被茂密。島中的省級候鳥保護區被譽為“國際候鳥天堂”,有國家保護鳥類130多種。同時也是全國首個4a級海島生態旅遊區,是旅遊度假的聖地。目前仍以海洋漁業為主要產業。該縣擁有海域4,600 平方公里,海洋捕撈業發達,為全國水產百強縣。

然而當地的交通卻極其不便[1],乘坐輪渡是居民和遊客進出海島的唯一途徑,這使海島以上的種種優勢難以充分的發揮出來,直接制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眾生活的進一步提高。建橋已經成為了南澳幾代人的夙願。身處一個長期孤懸海外的南澳島,很多人都希望能多與外界的環境接觸,利用本地的資源,發展本地的經濟。

而就在今年,也就是2010 年 1月 20 日,新的南澳跨海大橋開工建設。它的修建讓世人矚目。南澳大橋的再次修建,給了南澳人帶來了曙光。幾代人的夢想即將實現。很多專家也認為:南澳大橋一旦建成,南澳的區位優勢尤其是港灣優勢就能充分發揮出來;海島的特有自然生態環境和資源將價值倍增,帶來極大的市場效益和投資效應,形成新的投資熱潮;南澳特色產業將步入發展快車道;南澳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將吸引更多遊客進島觀光旅遊。同時,建設南澳大橋,將與汕頭市東部城市經濟新津片區的建設形成呼應,使汕頭基礎設施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提高海島與城市基礎設施的共享性,促進汕頭、南澳城鄉一體化的協調發展,有效地拓展汕頭城市發展空間,加快推進深水港口建設,有利於發揮汕頭對台優勢,主動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圈,加快對台航運、貿易發展。建成大橋之後的效益是可觀的[2]。

但是,並不是專家認為好的東西就都是正確的。畢竟,大橋的修建剛剛起步,理想中所能帶來的效益還未看到。真正修建後的效果還是個未知數。有了大橋,投資者是否就會來,旅遊者是否會摩肩接踵,海產品是否就能風銷大陸,人口是否就會回流?最重要的是,也許會有難以想像的環境壓力:南澳人所賴以生存的、能夠吸引外界的生態環境,是否會遭到破壞?對水質、海潮、紅樹林、海洋生物等會不會是滅頂之災?

因此,我們將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走訪居民等方式對南澳大橋的修建及其預期效果收集相關的意見、感想。

2.南澳大橋興建進程

XX年1月,南澳大橋獲省發改委批准立項。兩年多來,南澳大橋各項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具備開工條件。今年l月16日,省交通廳正式批准南澳大橋建設項目施工許可。項目計畫總投資約12億元,南澳大橋起于澄海萊蕪圍,與省道5336線(萊美路)相接、跨海,終於南澳長山尾苦路坪,接入環島公路,全長11.08公里,其中橋樑長9341米,主橋寬14.4米,引橋寬12米,是目前全省最長的跨海大橋[3]。

據汕頭聲屏網報導,南澳大橋建設節節推進,目前南澳大橋工程海上的圍堰築島已完成6個,海上橋樑樁基礎施工正式啟動。在南澳大橋施工現場,工人們正進行繁忙的海上作業。目前,第一、二、四契約段的施工同時進行,第三契約段進場施工準備也已基本完成,在邀請招標核備、公示後即可全面開工建設。迄今為止,第一施工契約段路基清表工作已完成,軟基處理施工項目進展順利。第二施工契約段海上搭建的棧橋已有900米,會車平台3個。第四契約段鋼管樁加工製作累計完成86根。

南澳大橋開工建設,標誌著海島父老鄉親多年來的追夢之路即將實現。南澳大橋開工建設,與汕頭正在啟動的東部城市經濟帶開發建設連成一體,將進一步拓展城市發展的空間,形成城市東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新格局。將進一步推動汕頭與台灣的經濟貿易合作和文化交流[4],激活南澳的港口岸線資源、旅遊資源、海洋資源和歷史文物資源,大大改善南澳人民生產生活條件,必將有力地推動汕頭新一輪大規劃、大建設、大發展,促進南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3.問卷調查情況與分析

2010年7月我們“盛世華誕傳神州,科學發展煥新風,情擁青春獻南澳,共建和諧生態島”華南師範大學化環團委赴汕頭南澳暑期三下鄉服務隊為了了解南澳島人民對南澳大橋建設效益與環境影響情況的認識與看法而進行了這次調研。

3.1概況

本次調研的人群對象是南澳島本地居民與南澳第三中學的學生,總共發出問卷150份,回收問卷120份。另外,我們還在進行其他調研時,沿途進行採訪,將採訪得到信息填入問卷。合計發出問卷220份,回收問卷180份,有效問卷178份,問卷回收率為81.8%,滿足回收效率大於70%的統計要求,統計結果可靠性較高。這次調查的市民部分採取在人流集中處隨機發放問卷的方式,在汕頭市南澳縣後宅鎮鎮中心主要街道進行。此外,還採取讓學生將問卷帶回家,向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學生部分的調查則採取在南澳第三中學隨機調查的方式。本次的調查活動得到了絕大部分居民的支持,因而開展的較為順利。我們收集並整理了大量對我們的調查有價值的信息,得出以下調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