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化發展環境 增強區域競爭力的調研報告

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必須以“第一要務”為中心,不斷加快我市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就如何堅持不懈地繼續抓好最佳化發展環境工作,創造優良的發展環境,增強我市區域競爭能力,最近我們根據市紀委安排,進行了專題調研。既要對我市最佳化發展環境所取得的巨大成績予以充分肯定,同時也要看到發展環境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差距。環境狀況是影響一個地方發展和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最佳化發展環境既是服務第一要務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以加快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高度重視最佳化發展環境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並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1999年,“二次創業”工作會議後,市委、市政府對最佳化發展環境的重視提高到一個更高層次,提出“環境是發展的生命線”。進一步加大了最佳化發展環境工作力度,主要採取措施有:

1、高度重視,形成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全市各級都成立了高規格的領導班子,強化了專門辦事機構。先後多次召開最佳化發展環境工作會議,對最佳化發展環境工作進行部署和總結調度。召開各種形式的調度會、座談會100多次,組織明查暗訪200多次,走訪園區、企業500多個(次)聘請最佳化發展環境監督員31人。

2、保持對各種破壞發展環境不法行為的高壓態勢。開展了發展環境集中整治活動。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力、集中時間對發展環境進行集中整頓治理。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龍泉市公職人員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處理辦法》。全市受理影響最佳化發展環境投訴舉報157起,處結155起,查辦有關案件61件。

3、健全規章制度,構建長效機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促進龍泉市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對最佳化發展環境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和保證措施。市委、市政府辦公室還下發了《關於建立龍泉市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舉報督查中心的通知》。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工作的意見》,並下發了《龍泉市委、市人民政府督查辦公室工作細則》,同時對行政審批進一步進行規範和完善,以改進作風,改善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4、廣泛宣傳,營造濃厚輿論氛圍。通過“工業服務月陽光投訴”活動,大力宣傳最佳化發展環境政策規定,現場受理民眾和企業發展環境方面的舉報,以保證市委、市政府和各級黨委政府制定的最佳化發展環境的政策措施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召開“三亂”案件查處通報會,及時通報和公開案件處理情況。公開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並對舉報屬實的人員,按照有獎舉報的辦法公開進行獎勵。新聞媒體對最佳化發展環境的重要活動和典型經驗集中進行了報導。還通過發放宣傳材料、懸掛條幅等方式進行宣傳,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5、深入開展了“民主評議行風”和“人民代表評機關”活動。通過“開門評議”,民眾廣泛參與,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大促進了發展環境的改善。

目前我市在最佳化發展環境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差距:

一是效率意識不夠強,與發展需要不協調,與市場經濟要求不相適應。市場經濟是效率經濟,快的發展必須有高的工作辦事效率。從調查的情況看,有的單位有些問題久拖不決,辦事拖拉的現象還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條路挖開了,停停建建,施工進度緩慢,給當地企業生產經營造成諸多困難和不便。有的事項審批繁雜,還有的職能部門辦事環節多,程式煩瑣,導致辦事效率低。行政審批中心在簡化手續、提高效率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一條正確的路子,也是一項治本措施,但是目前也還存在有的職能部門授權不到位、“兩頭辦公”、“體外循環”的現象,服務視窗變成了“領表視窗”、“問事視窗”,不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適得其反。據企業反映,目前辦理一個開工項目,至少要跑10多個部門單位,雖然大廳視窗都承諾5個工作日內辦完,但是總計10個視窗下來,還要50多天,效率還是偏低。

二是服務意識不夠強,亂收費(變相收費)、執法不公仍然是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一些單位和部門受利益驅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觀念淡薄,擺不正管理和服務的關係,本位主義嚴重,重管理輕服務,只管理不服務,甚至把管理等同於收費。還有一些部門對上級的政策,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抵制或推拖,辦事程式繁瑣,工作效率低下,嚴重存在著服務不到位、管理錯位和執法越位等問題。有的部門把本應該提供的行政服務轉變成有償服務,搞變相收費。有的單位對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聞不問,向企業和社會提供相關服務的意識不強,效率不高。有的單位仍然存在“冷、橫、硬”現象和“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

三是政策、法律意識不夠強,有法律不遵守,有政策不遵循。少數行政執法部門及一些工作人員,不能嚴格依法辦事,亂批條子,亂開口子。有的執法人員忽略程式,執法不規範,甚至越權執法。有的憑藉職權,辦不該辦或不允許辦的事,違法行政。有的單位或個人為了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明知故犯,違紀違法。

四是誠信意識不夠強,政府部門公信力差,欺詐行為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部門,只承諾不兌現,或者兌現承諾大打折扣。有的收費標準彈性大、收費方式變數多,部門私自擴大收費範圍,抬高收費標準,但是只要“酒杯一端”就可“政策放寬”。有的職能部門利用職務之便,以某種名義從商家“套取”高檔商品,據為己有。如某部門工作人員 “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習慣於“托關係、找門子”辦事,反映出政府部門的公信力較差,這種不良印象和局面還沒有得到有力的扭轉。從我市的情況來看,某些行業某些領域的信用匱乏問題依然存在,一些企業和中介機構提供虛假信息;一些人和一些企業還從“失信”中撈取好處失信有所得、守信有所失的怪現象在不少地方還存在,信用危機也是我市引進資金、引進項目、引進人才、對外合作的重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