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化發展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的調查與思考

根據縣政協的統一部署,分三個專題組開展加快慶元工業經濟發展專題調研。5月至6月,最佳化發展環境,提升企業竟爭力調研組組織發展計畫局、縣委黨校、財政局、紀委監察局等部門政協委員深入部分企業、涉工部門、鄉鎮政府和職能部門,通過走訪、座談、現場了解等形式,在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經分析討論,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 我縣現階段經濟發展軟環境狀況

1、服務環境。全縣機關效能建設活動開展以來,各單位採取多種形式和載體狠抓機關效能建設,有效改善了我縣的服務環境。從調研情況看,絕大部分的企業認為我縣軟環境建設與前幾年相比有了明顯改善,服務態度有了明顯好轉。尤其是慶委〔XX〕30號檔案、《慶元縣機關效能監察暫行辦法》等制度的出台以及效能監察投訴中心的成立,對進一步最佳化發展軟環境奠定了良好基礎。

2、政策環境。這幾年,縣委、縣政府著力最佳化我縣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制定出台了諸如兩頭在外企業出口退稅、行業發展若干政策、企業技改貼息、企業綠卡制度等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特別是去年縣委30號檔案的出台給企業以更大的優惠和支持,這些政策的出台進一步降低了我縣工業投資項目的行政和經濟門檻,為我縣工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3、人文環境。從思想認識上看,隨著全縣二次創業的興起,全縣上下“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人人都是招商使者”的氛圍正在形成,“發展工業、合力扶工”已逐步達成共識。從全縣幹部作風現狀看,應該說主流是好的,多數幹部愛崗敬業、任勞任怨,勇於改革、樂於奉獻,使我們的經濟建設在困境中穩步發展。

4、治安環境。這幾年,我縣的社會治安狀況總體上說是好的,各級黨委、政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政法部門開展治安專項整治,公安部門加強對企業的值勤巡邏,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

二.我縣最佳化經濟發展軟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我縣現階段經濟發展軟環境總的狀況趨於良好,但也存在較多不盡人意之處。從機關效能監察投訴中心受理的投訴件可見一斑,機關效能監察投訴中心成立後,共受理投訴128件,其中行政不作為或亂作為46件,行政效率低下10件,濫用職權違法行政4件,辦事不公執法不力3件,服務態度工作作風11件,三亂問題14件,檢舉控告7件,批評建議2件,其它問題31件。從受理的投訴內容和調研中發現的問題來分析概括,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傳統思想觀念依然較深。一些部門、幹部在思想上還難以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缺少服務的方法和手段,觀念滯後,思路不寬,辦法不多。還有的認為慶元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基礎簿弱,對發展工業、發展經濟信心不足,存在畏難情緒。

2、企業融資比較困難。許多企業反映我縣目前除縣農信社支持力度較大外,很難在其它幾家商業銀行貸到款。商業銀行對慶委〔XX〕30號檔案中的貸款政策落實不到位,工業貸款額在銀行新增貸款比例很低。

3、服務意識尚待提高。一些部門和幹部缺乏中心意識和大局觀念,存在行政亂作為、不作為,執法不公、執法隨意、執法不文明。企業反映,有些幹部服務企業、服務納稅人的意識不強,態度差,臉難看、話難聽時有發生。有的部門在執行檢查中攔下企業的貨車不及時檢查,延誤了企業交貨時間,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還有的幹部工作不負責任,對企業的要求、申請不當回事,如有的部門將企業的審批材料丟失,造成企業違規,卻仍對企業進行罰款。企業反映政府經濟部門巨觀引導不夠,要加強提供市場巨觀經濟信息這方面的服務,特別是本地有產業發展的巨觀經濟信息。

4、政策貫徹落實不到位。有的部門對縣委、縣政府出台的政策落實不到位或不落實,重視部門利益,忽視整體利益,在政策的貫徹執行上打折扣。如縣委30號檔案的出台,有些部門執行就很不到位,不按規定的標準收費,不按檔案規定的要求檢查等。企業反映,我縣政策透明度不高,許多政府出台的優惠政策(包括省、市出台的優惠政策)企業都不知道,既看不到檔案,也無渠道去獲取,如慶委〔XX〕30號檔案去年就已出台,但大多數的企業是在最近才知道。個別職能部門對一些有損本單位利益的優惠政策還有意隱瞞。還有企業反映,政府制定的一些優惠扶持政策如科技獎勵資金、外地人才引進獎勵及稅收返還等沒有兌現,影響了政府的誠信。

5、行政行為不規範,“三亂”及搭車收費現象仍有存在。有些執法部門重視本部門利益,忽視大局利益,重罰款、輕教育;個別執法部門對企業的舉報投訴打擊報復,故意刁難企業,到企業檢查專“找茬”、“挑刺”,只罰款、不指導;一些部門對服務性收費只收費、不服務;還有的利用年檢、審批等環節強行搭車收費、索要贊助;有的借培訓之名收取培訓費,未參加培訓也得交培訓費;還有的部門對企業通過該部門向上級申報獲得資格認證的,企業獲得政府獎勵的獎金要歸該部門,企業不同意就不予申報。

6、辦事效率不高。在行政審批方面,隨著審批中心的擴容,進駐大廳的單位增多,對審批提速奠定了基礎,但仍處於磨合期。有些審批事項和審批程式仍然繁雜,辦事手續環節過多,分項過細,程式過死。有的部門進駐大廳後,人員、職能、事項沒有相應調整,有的授權放權還不夠到位。有的行政審批事項名為納入行政審批中心辦理,但在中心卻仍難辦理,要審批還得跑部門;還有的企業反映,象辦出口證之類的事項,以前林業部門夜間7:00—9:00也有人上班,現在歸入審批中心,夜間不上班,有時晚上產品外運要辦出口證反而不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