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幹部隊伍年齡現狀調研報告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作為社會活動的組織者,幹部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引領作用。為應對全縣黨政幹部隊伍年齡嚴重老化的現象,通過召開座談會、現場調研、查閱資料等形式,對解決黨政幹部隊伍年齡嚴重老化現象進行了專題調研,對相關問題進行了理性思考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一、全縣黨政幹部隊伍基本現狀

近年來,我們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著力加強黨政幹部隊伍建設,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但黨政幹部隊伍年齡老化,年輕幹部外流等現象也給我縣黨政幹部隊伍建設帶來挑戰。主要呈現四個方面問題:

㈠從黨政幹部隊伍總體情況上看,年齡老化現象比較嚴重。全縣現有黨政機關幹部1115人,其中縣級幹部30人,科級幹部630人,科員455人,平均年齡44.73歲(見下圖)。30歲以下的71人,其中公務員37人,僅占3.3%。3個鄉鎮沒有30歲以下幹部,56個縣直部門只有11個單位有30歲以下幹部。50歲以上幹部占22.5%。

㈡從黨政領導幹部梯次結構上看,後備幹部斷檔。630名科級幹部中,平均年齡45.58歲(見下圖)。正科級幹部中,30歲以下的僅1人,占0.4%;50歲以上的102人,占43.2%;副科級幹部中,30歲以下的21人,占5.3%;50歲以上的94人,占23.9%。56個縣直一級部門黨政班子平均年齡43.22歲,其中黨政正職平均年齡44.19歲,50歲以上的黨政正職8名,只有6個部門有30歲以下的班子成員,14個部門有31至35歲的班子成員,35歲以下黨政正職僅3名。

㈢從年輕幹部隊伍建設上看,外流現象比較嚴重。自XX年以來,全縣黨政機關新增工作人員19人,其中選調生14人,公務員5人,但同時調出或外流10人,8人為XX年後新進年輕幹部,流失數占新進人員數的52.6%。由縣委組織部、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引進各類人才65名,同時流失各類人才11名,全部為XX年後新進人員,流失數占新進人員數的16.9%。

㈣行政編制總量有限,為新進黨政幹部帶來困難。全縣核定行政編制948個,實有工作人員974人,超編26人。受行政編制總量限制,每年申報的選調生、公務員計畫,因行政編制超編而被削減下來,每年分配選調生、公務員都很少,XX至XX年連續4年沒有公務員招錄指標。除公檢法外,縣直其它部門從98年之後沒有招錄過公務員,4個鄉鎮6年沒有新進人員。

二、全縣黨政幹部隊伍年齡嚴重老化的原因分析

從調研情況看,解決全縣黨政幹部隊伍年齡嚴重老化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

㈠政策法規原因。由於公務員凡進必考制度的確立,公開招考成為進入黨政機關的唯一渠道,縣級又沒有公務員招考許可權,自身很難解決黨政幹部後繼乏人的問題。同時,公務員出口不暢,公務員保障機制與社會保障機制還沒完全對接,給幹部自謀職業增加了難度,導致公務員進了就不願出,等也要等到退休,占用編制和崗位,無法補充新人。《公務員法》規定鄉鎮不能設定非領導職務,縣級不能選配縣級非領導職務,給非領導職務配備帶來難度,對充分調動年齡偏大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帶來一定影響。

㈡管理體制原因。公務員實行分類管理後,因受諸如編制、身份、待遇等剛性約束和限制,不同部門之間、不同行業之間幹部交流比較困難,特別是機關與企事業單位間的幹部難以交流,導致優秀年輕人才無法進入機關,進入機關後在培養上也有許多限制條件。我縣創新將編制掛靠在事業單位,人在機關工作的作法,與上級相關檔案精神不符合,在編制管理、工資待遇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難,對幹部的成長培養存在一定的影響,特別是不能在機關任中層幹部,不利於幹部的梯級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