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首批博士團完成掛職 感受基層官場潛規則

10月11日,又一批廣東博士啟程奔赴廣西,進行為期一年的掛職鍛鍊。作為廣東選派的第二批博士團成員,他們7人將分別擔任廣西北海、欽州等地的副市長或廳級部門副職。 與此同時,他們的先行者xxx、古堂生、易乾軍、李佳洪四名博士已經結束了使命,正準備從各自掛職的市長助理崗位上返回,或回到書齋,或重上講台,或繼續經商。 從廣東到廣西,從書齋到官場,在一年的掛職中,廣東博士給廣西留下了什麼?而基層官場又帶給博士怎樣的感悟?近日,本報記者來到廣西--博士們的掛職地。 XX年11月1日,華南農業大學。42歲的xxx走在林陰道上,不時有學生向他問好。陽光透過樹葉打在他的身上,xxx正趕著去給學生上課,腳步匆匆。人到中年的他微微有點發福,和學校的許多教師一樣,備課、上課、寫論文、搞科研、帶研究生,xxx做著一個大學教授應該做的,一切都顯得那么普通。 4天前,廣西梧州。一個燈火輝煌的餐廳里,梧州市政府領導能來的都來了。能有如此吸引力使當地領導齊聚的人正是xxx。賴博士,感謝你一年來為梧州所做的工作,我們真捨不得你走呀!梧州市長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此刻,賴的身份是即將卸任的梧州市長助理。 從大學教授到市長助理,從學者型專家到政府工作人員,xxx這一身份的轉變,完全來源於去年的支援西部建設博士服務團活動。 作為廣東省首批選派的博士,xxx和古堂生、易乾軍、李佳洪一起,於XX年10月來到廣西掛職1年,分別任梧州、玉林、賀州、柳州的市長助理。 低調地融入 我來之前就給自己定了規矩,到玉林後絕對不能說你們玉林,而是時刻提醒自己說我們玉林 10月27日,記者來到梧州。剛一下車,xxx就迎了上來。他握手的方式熱情有力,眼睛平和而謙虛地直視對方。賴博士的握手給人非常親切的感覺,他從來沒有架子。在一旁的司機說。 建議少報導我個人,多報導當地和組織。一見面,賴就向記者提出了唯一要求。 事實上,少報導個人是所有博士和記者接觸過程中提及最多的一句話。而背後的原因則是博士們最樸素的想法--低調地融入。 廣東選派的首批4名掛職博士團成員都是各自單位的業務好手。xxx,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農業經濟管理博士;古堂生,廣東省風險投資集團項目投資部副總經理,物理學博士;易乾軍,廣東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副所長,農學博士;李佳洪,廣東發展銀行河源辦事處副總經理,經濟學博士。 他們是泛珠三角區域發展戰略合作的開路先鋒。廣東省委組織部人才處李小東處長說。 參加博士團的動機其實非常簡單。去年6月底的一天,xxx正在給研究生上課,院長叫他去一下,介紹了博士團的事情。組織上有需要,我個人當然要配合。 而古堂生的初衷更添加了一些積極的因素。人生說到底是個經歷,博士團是一個非常好的鍛鍊機會,可以進一步了解國情和民情。 正是抱著這種學習的姿態,博士們來到廣西。 剛開始的幾個月,他們似乎都沒有什麼行動,每天干得最多的事就是查閱資料、下基層調研。 為了方便調研,賴博士到梧州後學會了開車。梧州市委組織部知工科長張贊對xxx剛來梧州的情景記憶猶新,他在兩個月內走遍了梧州所轄的七個縣(市)區,對三農、經貿、教育、財政等問題都有調研,這不容易啊。 10月27日,記者和xxx一起走在梧州街上,不時有人過來打招呼。你在梧州認識的人怎么這么多?記者好奇地問。都是我下基層走訪時認識的朋友。賴微笑著答道,現在和他們感情很深啊。不經意間的閒聊是最好的調研方式,他們會講真話。 調研留給易乾軍的印象是刻骨銘心的。一次他去富川縣的一戶殘疾人家,看到老人終日蜷縮在炕上,兒子、孫子患有嚴重的智障,全家最值錢的是做飯的鍋。易乾軍當場就偷偷落淚了。從他們家出來,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為當地百姓做點事。 而古堂生或許是4個博士中最沉默的一個。剛來玉林時,眾人眼中的他只是不停地翻閱資料,很少說話。其實,古堂生有自己的想法:要為玉林做實事,首先要了解玉林,而多聽、多看是最好的了解方式。我來玉林前就給自己定過一個規矩,到玉林後絕對不能說你們玉林,而是時刻提醒自己說我們玉林、我們政府,這樣才能儘快融入地方、打開工作局面。 事實上,在博士們剛到廣西的那段時間,當地並沒有給他們明確的分工。市長助理是虛職,就看本人怎樣幹了。熟悉廣西官場的官員田波(化名)向記者點破了這一點。對博士的到來,當地一開始也沒有足夠的準備。不安排具體的分管工作,一方面可以使博士們根據自身特長多接觸多了解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如果要混日子也是相對容易的。 慢慢地,四個博士都找到了感覺,xxx的重點在農業,古堂生的重點在信息化、企業改制和經濟金融,易乾軍的重點在種植業,李佳洪則專注於對外開放、企業上市等金融工作。 博士們的妙招 每個博士都有不同的綽號,信息化博士、果王博士等,柳州市政府的一名官員說博士的點子就是新 信息化博士是古堂生在玉林的代名詞。在他來之前,玉林是廣西唯一沒有設立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管理部門的地級市。 我們一直想搞這塊,但以前沒有專門機構。玉林市信息辦副主任朱冰說。而古博士的到來恰好填補了他們的這個需要。 古堂生剛到玉林,困難是顯而易見的。信息化的各項工作面臨著沒人沒資金沒機構沒經驗的尷尬處境。於是,他首先著手牽頭組建玉林市信息中心。 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了。從信息中心成立、發布招聘廣告、資格審查、組織命題、初試、閱卷、複試、政審到最後的錄用上班,一共才一個多月時間。古博士來之前,從來沒有這樣的高效率,我開始認識到他的能力。朱冰對古堂生由衷敬佩。 機構組建了,但古堂生和同事們遇到更大的問題是資金。以前玉林一些部門在信息化方面有過一定的投入,但實際效果與預期的差距導致了部分幹部對信息化的理解存在誤區,甚至產生牴觸情緒。在玉林這個財政捉襟見肘的地區,大量的基礎投入是不可能的。古堂生感到困難重重。 在充分調研並取得市長支持的基礎上,他找到了妙方--整合資源。利用玉林各政府部門現有資源的冗餘,搭建起電子政務的硬體平

台,將投入的重點放在系統的軟體平台和套用層面。 終於,玉林市的信息化工作局面慢慢有了改觀。《一站式公共數據交換支撐平台及套用成型系統》和《玉林市地方經濟管理信息系統》兩個項目正在向國家申報。而正待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的《XX-XX年度玉林市電子政務建設規劃與工作方案》,先前已獲得專家會的好評。 如果這個規劃和方案能順利實施,我們玉林的政務信息化水平將肯定走在廣西各地級市的前列。朱冰對前景充滿了信心。 成績的背後,是古堂生艱辛的付出。經常熬通宵,餓了就吃速食麵。古博士的宿舍和車上堆得最多的就是速食麵。朱冰感慨說,他胃不好,工作起來就什麼都不顧,我曾經半夜陪他去醫院打吊針。為項目的事去自治區發改委起碼有50次,住的都是90塊左右的旅館,想把錢用到最需要用的地方去。 10月29日,記者在玉林採訪,古堂生執意要請記者吃飯。飯後,信息中心的同志將剩下的菜打包。古博士來玉林一年多,今天是我們一起上館子吃的第五頓飯。朱冰悄悄地告訴記者,他平時吃得都很簡單。 在梧州坊間,對xxx的評價是典型的知識型人才、做事認真、話不多、內向。而就是這個話不多的賴博士,在詳細了解梧州產業現狀、技術條件及市場前景的基礎上,向市委和政府提交了梧州要像抓工業一樣來抓現代養殖業的發展思路調研報告,一鳴驚人。 賴博士對現代養殖業的報告,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的讚揚。梧州市政府副秘書長何際珊透露。 而利用大學教授的優勢,為當地農科人員作講座也是xxx一大特點。從XX年起,梧州開始選派現代農業科技特派員,進入107個村進行技術指導。 我們派下去的人員都要進行培訓,而今年培訓請的第一個老師就是賴博士。他向300多位中層幹部講了自己對農業產業化10多年的研究積累,並提出以科技經紀人的形式,在發揮科技力量的同時,發揮經濟管理作用。的確讓我們耳目一新,很有收穫。梧州市農業局的一位幹部對記者說。 梧州荔枝等水果資源豐富,但是規模小,缺乏市場競爭力。xxx主動聯繫了溫氏集團前來商談合作事宜。第一次缺少經驗,材料準備不夠充分,搞砸了。xxx說,我當時心裡真是急呀。馬上調整方法和思路,對方案重新包裝,整整幹了幾個晚上。後來溫氏集團再來的時候,對我們非常滿意。一線政府工作就這樣鍛鍊了我的能力。 果王是賀州百姓對易乾軍的尊稱。他的《從國內外臍橙生產與消費看賀州發展臍橙產業的優勢》調研報告,首次提出在賀州大力發展臍橙的構想。在得到市領導肯定後,賀州的臍橙產業搞得有聲有色。易乾軍起草的關於調整水果品種結構,大力發展臍橙生產的決定已作為正式檔案下發;先後3次帶團去贛州、中山、桂林等地考察臍橙生產,掀起了賀州臍橙一輪又一輪高潮。 李佳洪在柳州的傑作之一則是建立了市政府金融系統聯席會議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促進銀企合作。我們學習和了解到金融政策和形勢,政府、銀行、企業共商發展大計,增進了解,以前從來沒有想到過。柳州市政府的一名官員坦言,博士的點子就是新。 招商引資重任在肩 引來一兩個掛職博士其實並不是最終目的,地方政府最看中博士背後的關係和社會資源 無論是梧州、玉林還是賀州、柳州,政府官員們對前來掛職的博士均表示了極大的歡迎。這種熱情背後,是當地高層次人才緊缺的窘境。 以梧州為例,截至XX年底,全市七個區縣(市)的公務員隊伍中,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僅有98人,。即使是企事業單位技術人員中,全梧州研究生學歷的也僅有87人。 我們太缺人才了!梧州市人事局李海強副局長向記者嘆起了苦經,梧州現有的博士,絕大部分是在職讀的,應屆生近幾年一個也沒有。而令李海強更加鬱悶的是,即使是現有的研究生,每年流失的也不少。一旦有了些工作經驗,就被廣州、深圳等地高薪挖走了。 玉林的形勢似乎比梧州更加嚴峻。據玉林市委組織部梁遠略副部長介紹,目前玉林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中沒有一個博士,而全市企業系統也只有區區12個。既有豐富的知識、又有豐富的經驗,這樣的博士我們最需要。 正是在這種期待中,地方政府迎來了博士們。 對地方來說,引來一兩個掛職博士其實並不是最終目的,因為掛職博士畢竟一年後要走的。田波告訴記者,地方政府最看中博士背後的關係和社會資源。在他們眼裡,博士的到來,為當地和廣州乃至全國搭起了一座橋樑。 事實上,首批四名博士的到來,的確產生了橋樑效應。 李佳洪被柳州民間稱為紅娘博士。他促成了廣東發展銀行對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綜合授信人民幣8億元。李出面邀請廣發銀行有關部門和相關分行的領導,多次到柳州考察,而李本人也率東風柳汽總經理一行到廣州拜會廣發高層。 李佳洪還促成了廣州的商業銀行支持柳州城市建設。在他的牽線下,上海浦發銀行廣州分行和民生銀行廣州分行的領導多次出訪柳州和南寧,洽談柳州城市建設合作事宜,9月浦發銀行同意支持柳州城市建設資金人民幣3億元。 xxx則發揮自己在農業大學的優勢。XX年初禽流感疫情出現,廣西方面無法提供充足的疫苗,一籌莫展。他積極與農業部、廣東省農業廳溝通,積極爭取到了華南農業大學和廣東溫氏集團的支持,使梧州轄區內的家禽達到了100%的免疫。 易乾軍聯繫部分廣東客商在賀州考察,並促成了其中部分項目的簽約。而他自己也協助梧州市委組織部在廣東招商引資,協助聯繫幹部到中山等地企業掛職。 博士畢竟只專長於某個專業,帶來的直接作用往往有限。但我們看中的是博士後面的社會關係和社會資源。田波向記者直言,以一個博士在廣州認識50人為例,這50人又認識50人,這樣就有2500人了。所以一年後即便博士走了,他和我們總有一份情在,我們去廣州找人辦事肯定容易得多。 博士們似乎也感覺到了當地政府的這種現實需求。一位博士告訴記者,現實需求的突出體現就是當地政府對招商引資的格外重視。我交一份調研報告,當地領導最多說一句很好,但他們更關心的是你能吸引多少資金和項目。 事實上,幾乎每一個博士都為當地招商引資奔波著。 李佳洪先後四次帶團走訪廣東,6月份又作為柳州招商項目推介會領導小組副組長和籌備會前線總指揮,在廣州組織召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