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實用人才建設調研報告(縣)

農村實用人才是農村實用技術的實踐者、示範者,他們立足家園,活躍農村,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拉動農村經濟發展,帶領民眾脫貧致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新農村建設的一支重要主力軍。*縣達浪坎鄉作為農業大鄉之一,鄉黨委、政府為全面了解掌握本鄉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現狀以及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情況;近期,鄉黨委、政府認真組織人員對全鄉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情況展開專題調研,現作調研報告如下:

一、農村實用人才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達浪坎鄉認真圍繞新農村建設工作實際,以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根本目的,堅持農村實用技術人才與科技示範戶培養有機結合,逐步培養出一批“土專家、田秀才”。目前,全鄉共有土地耕種面積達5萬畝,農業人口13880人,實有涉農“土專家、田秀才”約120餘人。這批“土專家、田秀才”立足於我鄉農業生產一線,長時間從事農業生產實踐活動,不僅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而且他們還能積極開展“傳、幫、帶、教、管”,尤其是在棉花、葡萄和西甜瓜種植等傳統農業領域中比較有權威性,為鄉村經濟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從我鄉農村、農業工作的實際來看,當前隨著社會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農村市場經濟不斷呈現多元化需求,發展設施農業和節水農業等現代農業勢在必行,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被徹底改變,原有的“土專家、田秀才”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農業需要,甚至有的“土專家、田秀才”對現代農業發展思路認識不清,固執己見,墨守陳規,在發展現代農業的大潮中不但發揮不了重要的作用,甚至還阻礙現代農業發展,並起到了反作用。同時,我們鄉還存在著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不夠健全,主要表現為實用人才數量較少,他們大多數人缺乏技能理論基礎常識,且年齡較大,中間力量嚴重不足等多種因素並存。凡在設施農業領域涉及到技術指導、大棚管理和溫室種植等方面,目前我鄉主要還是依靠山東技術員和鄉農科技術人員,鄉、村實用人才作用發揮不明顯。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一)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村實用人才總量不足。全鄉現有農村實用人才很少,他們是致富帶頭人或種田好把手,也是傳統技術,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也要加強繼續教育,而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領頭人才的數量就更少。

二是農村實用人才分布不均衡。我鄉農村實用型人才,分布面很廣,普通農民多,多為分散型作業。比如:水好、地好的村實用技術人才就相應集中,農民收入普遍較高,而條件較差的村就少、散。

三是農村實用人才文化層次低。我鄉具有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員占農村實用人才整體隊伍的90%以上,而大專人員、高、中級職稱人員少之又少,沒有紮實的文化知識,加之視野狹窄,很難適應新形勢下新農村的效益型、集約型、外向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同時,現代農業在達浪坎鄉才剛起步,原有的農村實用人才都是傳統農業的實用人才,對現代農業知識知之甚少,即無書本知識,也缺乏實際實踐經驗。

四是農村實用人才人才外流嚴重。受市場經濟發展影響,目前,絕大多數學農的大中專生畢業後不回農村,他們大多都想到外地發展,即使是農村出來的也很少願意再回到農村發展。

(二)原因分析

1、農村實用人才作用發揮有待加強。由於農村實用人才觀念落後,普遍存有小農經濟思想,等、靠、要思想,影響著實用人才整體作用的發揮。部分實用人才在參加結對幫扶致富、領富帶富方面積極性、主動性不強,幫扶中也僅局限在“親幫親”上,真正起作用的實用人才還只是占少數,農村實用人才發揮作用不夠普遍。

2、受農村科技普及和推廣環境的制約,農村實用人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還顯得較低。農村實用人才的專長和技能大多是在後天的勞動實踐中學習或摸索出來的。一方面帶有鄉土氣息,另一方面受客觀條件制約:一是想學學不到。主要表現為培訓場所不好固定、時間不好固定、參加人員不好固定、學習教材不好選定,廣大農牧民自覺參學意識不夠。即便是想學,也學不到什麼。二是沒有學習教材、資料,一般情況下都是農民迫切需要哪方面知識,才會有針對性地去準備哪方面的資料,有時甚至會出現找不到或找不全資料的現象;而系統學習農業科技知識的教材卻十分缺乏。三是培訓網路功能不全,對有關涉及到農村市場經濟、新農產品推廣使用、特色種植和特色養殖等方面的信息了解不夠全面。四是無導師進行專門培訓。雖然我鄉每年都在大力開展“科技之冬”活動,但由於農民知識水平普遍偏低,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科研項目很難得到推廣、實施,更無專門的導師進行現場指導,導致一些農民對科技含量高的新型農業發展存在牴觸心裡。五是無示範基地。理論的東西對農民來說學習起來有難度,但實際生產過程中,真正引導農民走出去或者在本鄉參觀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的條件尚不具備,由於接觸不了實物和零距離觀察,大多數農民仍然存在著看熱鬧的多、腳踏實地願意去乾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