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節能減排調研報告

近年來,紡織工業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XX年,紡織工業總產值為25016.89億元,占全國比重15.18%,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1651.36億美元,占全國比重72.71%。紡織行業在獲得較大發展的同時,清潔生產的實施和節能減排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通過採用先進工藝和設備,推廣套用紡織印染廢水治理技術等手段,廢水治理率和達標率得到大幅提高。然而,在水資源日益短缺、環境污染不斷惡化的情況下,資源和環境制約著紡織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當前,國際紡織技術的發展趨勢是以生產生態紡織品和綠色製造技術為引導,從工藝、助劑、設備等多渠道著手,抓住源頭,注重生產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的生態問題,努力最佳化紡織工藝,減少化學藥劑、水、能源的消耗,以達到高效、高速、環保的目的。國外已投入較大力量開發環保型染料助劑,節水、節能、減排新工藝和新設備,在無水和少水印染技術方面,塗料印染方面以及紡織節能、節水實用新型技術等方面都有較大的發展。

紡織印染廢水是我國工業系統中重點污染源之一,據國家環保總局統計,印染行業排放的印染廢水總量位於全國各工業部門排放總量的第五位。XX年全行業排水量13.6億立方米,而其污染物排放總量(以cod計)則位於各工業部門第六位。

印染廢水是含有一定量難生物降解物質的有機性廢水,其污染物濃度高(cod),色度深,是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纖維不同所用染料、助劑也不同,廢水性質差別很大,主要污染物包括可溶性有機物、有毒物、色度、酸、鹼和油類,污染物多為難以生化降解的物質,廢水的可生化性差,因此,處理難度也大。

印染行業排放的固體廢物,包括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大多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一些地方因為沒有處理手段,就進行簡易的露天堆放,成為了污染事故的根源。

我國印染企業總體上與國外相比單位產品取水量是已開發國家的2-3倍,能源消耗量則為3倍左右。通常,印染環節能耗占紡織產品鏈能耗的30%以上,而印染環節的能源利用效率卻很低,目前,只有少部分企業採用的餘熱回收利用技術,而量大面廣的企業熱廢氣、熱廢水直接排放,設備控制沒有節能裝置。

“xxx”期間,紡織節能減排技術發展目標是,圍繞新時期我國紡織業的重點任務和發展目標,以紡織印染後整理為突破口,在提高我國紡織印染後整理的生產技術水平,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的同時,從源頭上節約水資源,減少污染排放,逐步實現生產和環境的協調發展。通過聯合攻關和新技術推廣套用,在無水化、少(節)水、降耗、減排和生態環保的印染生產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並擁有一批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和設備,在“xxx”末期,實現“萬元增加值的能源消耗下降20%;噸纖維耗水下降20%”的國家節能減排的目標。

“xxx”期間,重點技術發展的主要工作是:一是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淘汰低檔產品;二是開發、套用和推廣節能、節水、降耗紡織加工新技術;三是研製開發高效、節水、節能新設備;四是採用高效、環保、安全的符合安全和生態紡織品生產需求的染化料和紡織生產助劑;五是推廣和套用節能、節水等實用新型新技術。

“xxx”期間,重點發展的技術有:

一高效、退煮漂短流程紡織印染前處理技術

目前,已研製開發了適應短流程前處理工藝的高效軋、洗、烘、蒸等通用單元及其最佳化組合技術,較好地解決了同步與織物張力的控制,可實現染整退漿、煮煉和漂白連續生產加工,國產的退煮漂設備可以適用於各種織物品種,但與國外先進技術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

二無水電漿染整前處理技術

織物電漿前處理技術,在不需要水和化學藥品的條件下,利用電壓壓差改善織物表面特性。其效果有:提高織物表面親水性能,提高織物塗層、浸漬、膠合、凝結的粘合力,提高纖維的染色得色量、色牢度和印花布的質量。“十五”期間,國內研製的電漿處理樣機,其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在常壓條件下進行連續電漿處理,減少了製造和控制難度,該項技術在工藝和設備定型後可進一步推廣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