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學習適應情況的調研報告

5課外活動的不適應:

大學的課外活動對大學生娛樂身心、陶冶情操、掌握技能、提高素質和修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許多新生渴望參加的熱情極高,很希望能夠投身其中。但是如果新生不分主次,不依據自身特點有選擇的參加活動,而一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種行為不僅達不到參加活動的目的,而且還會影響到自身的正常學習、生活。

根據調查結果的分析,以及上網查詢相關信息,我們總結出以下解決方法來供大家參考:

1大學生進人大學後碰到一個普遍問題,就是學習方法的不適應。他們習慣老師天天陪伴、督促、被動接受知識的中學學習方式,對大學的學習特點和規律一無所知。進入大學以後,面對生活需要自理、學習需要自主、大量的學習時間要求自己安排等,他們感到無所適從,學習成績明顯下降。據了解,近年來,大學一年級學生的補考人數較多,一般占總人數的20%左右,有的甚至在30%以上。因而大學新生迫切需要通過向老同學取經、向老師取經等各種渠道,儘快了解大學學習特點和規律,並根據自己的特點和經驗,迅速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特點和大學學習特點的學習方法。誰能最快地適應大學學習方法,誰就能儘快地適應大學生活。

2儘快找到新的朋友。大學生剛剛離開昔日的中學好友和師長及家鄉、親人,來到新的集體中生活,面對陌生的校園、陌生的大樓、陌生的面孔,他們特別需要幫助,需要理解。但是,由於許多學生缺乏獨立生活和集體生活的能力,既不善於讓別人了解自己,也不善於接近他人,缺少新的朋友,"寂寞感"和"孤獨感"油然而生,陷入煩惱和痛苦之中。大學新生要擺脫這種煩惱,首先要樹立自信,大膽熱情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其次,主動參加集體活動,熱情幫助他人,擴大自己的交往範圍,從而結識新同學,結交新朋友,沖淡思鄉之情,消除孤獨之感。

3不依靠家長和老師督導學習的心理,培養自主學習意識。中學裡,不少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得到老師“手把手”的輔導。大學則不同,老師講完課就會離開課堂,沒有太多時間對學生進行單獨輔導,加之大學課程比高中課程內容更為廣泛、更為深入,因此特別需要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4不依賴家長照顧生活起居的習慣,學會過集體生活。上大學以前,很多學生的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包辦,缺乏獨立生活能力。而進了大學,脫離了家長的視線,新生要逐漸學會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鍛鍊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

5重視自己心理健康狀況的局面,增強解決現實問題的信心和能力。很多孩子上中學時,家長和學校疏於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他們也不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告別了高中生活,孩子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間,也開始獨立面對人生考驗,但由於他們還不具備完善的應對能力,很容易發生心理問題。所以,大一新生應該學會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遇到心理問題時,一定要主動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以免釀成心理疾患。

結論與建議:

結果表明:1從人際關係、身心體驗、生活自理、學習適應、環境認同五個方面能夠更好地反應大學新生入學適應情況;2被調查的新生總體上適應良好,但多將進入大學看作是壓力事件;3在入學適應的五個因素中,學習適應、生活適應和人際關係相對困難; 4在生活方面,被調查對象主要表現出對現有學習和生活環境的失望,還不能夠真正融入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中;5在人際關係方面,師生關係淡化而同學關係變得重要,但由於缺乏大學同學交往的經驗,人際適應的困難就顯得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