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審制度在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套用

陪審制度,是指普通公民經過法定的程式被確定為陪審員之後,依法參與行使國家審判權的一種制度。 一、我國有關陪審制度的相關規定。 《人民法院組織法》第10條第2款規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但是簡單的民事案件,輕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除外”。我國實行人民陪審員制度。我國的陪審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在審判第一審案件時,吸收人民陪審員參與行使審判權的制度。根據人民法院組織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人民陪審員在審判中與審判員擁有同等的權利。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3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依照本法實行人民陪審員陪審的制度”;刑訴法第147條規定,我國的刑事陪審制度是指各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可以吸收人民陪審員參與法庭審判。以上規定,為陪審員參與刑事審判提供了法律依據。 吸收人民陪審員參與法庭審判是人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一種體途徑和方式,是人民民眾監督司法活動,實現參政議政民主權利的一種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在刑事訴訟中吸收人民陪審員參與法庭審判,可以及時發現公安司法機關存在的問題,發揮人民民眾對司法工作的監督作用;同時,由普通公民作為陪審員參與行使審判權,還可以防止法院或法官武斷專橫、偏聽偏信、主觀擅斷,使訴訟各方受到公正的對待;另外,人民陪審員作為人民民眾代表,可能來自各行各業,當犯罪涉及到某些專門問題時,吸收這方面的專家作為人民陪審員無疑有利於案件的正確審理和判決。 二、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現狀與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陪審制度。 目前,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雖沒有較大幅度上升,一直保持在10%左右,但絕對數量呈上升趨勢,XX年已達4萬件/年。從對未成年人犯罪情況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未成年人犯罪從以前的單純性侵財型案件向犯罪形式、類型多樣化等特點轉化,犯罪出現如下特點: 1、 犯罪人數逐年上升。 我院1998年刑事案件生效判決127件,判處刑罰159人,未成年人犯罪判處刑罰10人,占6.29%;1999年刑事案件生效判決129件,判處刑罰166人,未成年人犯罪判處刑罰11人,占6.63%;XX年刑事案件生效判決143件,判處刑罰210人,未成年人犯罪判處刑罰16人,占7.62%;XX年刑事案件生效判決210件,判處刑罰301人,未成年人犯罪判處刑罰31人,占10.3%。從上述數據可見,未成年人犯罪呈穩步上升趨勢。 2、 犯罪年齡呈低齡化趨勢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年齡越來越小,14至16周歲及剛達16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未成年人在不滿10歲時就有了一些偷竊等惡習,並依仗自己年齡小,不會被處理而不服管教,其對社會的主觀惡性不淺。 3、犯罪性質由單一的侵財型向複雜化轉變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多以盜竊、搶劫等侵財型犯罪為主,尤以盜竊機車為多。此外,由於媒體對青少年性心理的不良導向及學校、社會對未成年人的性心理關注不夠,疏導不力,性犯罪也時有發生。另外,涉毒及傷害、鬥毆、尋釁滋事案件及突發性暴力案件在各個地區不同程度的存在。 4、 未成年被告人身份及文化程度 未成年被告人以農民和無業人口居多,且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無固定職業和學業寄託,這部分少年在社會上遊蕩,滋生了不安定因素。另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中、職高等中學就讀的在校生因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及交友不慎,涉案人數有上升趨勢。 5、 家庭背景 未成年被告人的家長大多為農民和下崗失業人員,這部分家長大多數文化層次不高,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或忙於生計,對子女缺乏管教或教導不力,或望子成龍心切,孩子一旦出現問題,非打即罵,不能有效引導,使孩子從心理上對父母產生反感,以致經常不歸家,在外遊蕩或結交匪類,從而誤入歧途或越陷越深。 6、 作案手段成人化、智慧型化明顯 在暴力性犯罪中,未成年被告人中不乏手段比較殘忍,不計後果的人。在未成年人參與的團伙犯罪中,一般作案有組織、有預謀,甚而有分工,在犯罪過程中,具備一定的反偵查能力,能利用先進的交通、通訊工具作案,並模仿影視等作品的情節,給偵破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三、未成年人犯罪陪審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我國目前的人民陪審員制度起源於人民民主革命時期,是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形成的,有著優良的傳統,它在審判活動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未成年人犯罪的陪審制度也源於此。但是,由於陪審制度本身不健全,陪審制度的立法規定過於原則,只有寥寥數語,對未成年人犯罪的陪審制度更缺乏具體規定,缺乏可操作性,部分法院的審判人員對陪審制度重視不夠等原因,使陪審制有名無實。由此,在法律界也引發了一場陪審制度存廢的爭論。 本人認為,我國的陪審制度雖然不健全,但有著良好的傳統,審判人員雖然在法律上知識較完備,但不是“百事通”,特別是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審理中,我們缺乏一批精通未成年心理,懂得做未成年人思想工作的審判人員,且西方國家的陪審制度在總體上亦是成功的,我們對待陪審制度也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不能因出現一些弊端而對它一概否定,不承認它在現有司法制度中所有的積極意義,而應在制度、程式等方面去完善它,使它發揮應有的作用。 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我國目前的未成年人犯罪陪審制度應首先完善陪審制度本身,並就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未成年人自身特點來選擇陪審員,選配一批熟悉少年身心特點,擅長做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綜合素質較高,工作耐心細緻、熱情,社會責任心較強,具有奉獻心的人來參與,以達到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被告人的目的。  &nb

sp;四、未成年人犯罪陪審制度在具體套用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針對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本人認為應從發下幾個方面完善、健全未成年人犯罪的陪審制度: 1、 立法上的完善 要想完善和健全未成年人犯罪的陪審制度,必須要有法律上的依據,從陪審員的產生、任職條件(資格)、程式、職責許可權、培訓教育、待遇報酬、陪審員與法院的關係等各個方面作出具體規定,制定專門的《陪審法》,使陪審制度在法律上有法可循,為陪審員參與審判工作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2、 確定陪審員的任職資格(條件) 因審判工作是法律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即使是陪審員也應對法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陪審員如對法律缺乏一定的知識,勢必會影響裁判的正確性,在法庭教育中也難以運用法律對未成年被告人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挽救。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陪審員的任職條件,應參照法官任職資格,應作出如下規定: (1)陪審員必須是所任職法院轄區範圍內年滿25周歲的中國公民,享有完全行為能力; (2)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及相關的專業知識; (3)有良好的政治素質,有較好的社會評價,聲譽好,無違紀、不良品格; (4)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熱心、善於從事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思想工作,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心,工作細緻、耐心,有一定的奉獻精神的人員,尤以與未成年人有較多接觸機會的教師、共青團工作人員、社區工作人員為佳; (5)有志尋求司法公正、從事審判工作的人員,並曾受過一定的法律知識培訓,因審理案件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陪審員必須參與對案件事實作出判斷,正確依據法律作出裁判,故陪審員應對法律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試想讓一個法盲參與案件的審判,會有一個怎樣的結局? 此外,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司法公正,應對陪審員的任職條件作出以下限制: (1)曾受過刑事處罰的; (2)有多次前科劣跡的,在社會上有不良聲譽的; (3)國家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人員; (4)執業律師。 3、 確定陪審員的產生方法及程式 在各級人民法院中,對有志參與陪審工作,符合陪審員條件的人員進行篩選、考核,選出一定的人員建立陪審員檔案庫,並對其業務專長進行分類登記,尤對適合參與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審判的人員建立特別的未成年人犯罪陪審員名單,並在法院內建立一定的獨立機構進行管理、培訓,在正式參與法庭審理前,由該機構組織有針對性地對各類人員進行法律知識的培訓,以確保陪審員具備一定的法律裁判能力,而不單單憑一腔熱情盲目辦案。在確定陪審員名單後,根據其業務專長,在確定適用普通程式審理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需要陪審員參與審理時,分案機關應從陪審員檔案庫中隨機抽取人員組成合議庭。 另值得注意的是,因案件的審判是一項法律業務性質很強的工作,陪審員在法律知識方面比專職審判員畢竟略遜一籌,為了保證案件適用法律的準確性、及時性,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減少辦案資源的浪費,要明確陪審員不得擔任審判長,還要科學地確定合議庭中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的比例,筆者認為,由陪審員參與審理的案件中,審判員的人數應占多數。 4、陪審員的迴避 陪審員為審判人員,應屬迴避人員之列,故陪審員只要具備法定的迴避理由的,都要迴避。為了保證迴避制度在陪審員身上落實,案件程式上的公正,在開庭前,應將合議庭組成人員名單,陪審員的基本情況告知控辯雙方,只要有一方產生疑議,均有權向合議庭提出迴避要求,並由審判長審查其是否具備迴避條件的,報本院院長決定。 5、陪審員的權利義務 根據法律規定,人民陪審員在法院執行職務,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即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審理刑事案件時,他是合議庭的審判人員,與審判員有同等權利:審閱卷宗材料;參與案件調查;參加開庭審理;參加案件評議。在合議庭評議時,參加合議庭的每個成員都享有平等的發言權、表決權,如果意見發生分歧,按少數服從多數,但少數人的意見應當記錄在卷,陪審員應積極參與案件評議,發表自己觀點,這樣,可杜絕“陪而不審” 及審判長一言堂現象。此外,我國的陪審制,是人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一種體途徑和方式,是人民民眾監督司法活動的一種重要途徑,故還應賦予陪審員以監督權,對法院的審判進行事中監督,以確保司法公正。 同樣,權利義務是對待的,陪審員應同審判員一樣,要遵守審判紀律、嚴守審判秘密,對陪審員對參與審理的案件發生嚴重失誤,同樣適用錯案追究制,但對其的處罰,可採用不同於對審判員的處罰方式,如扣除陪審員的津貼,免去陪審員資格,建議其所在單位給予其行政處分等,以加強陪審員的責任心,保證案件質量。對陪審員故意濫用職權、枉法裁判、泄露秘密等造成嚴重後果的或在案件審理中接受賄賂的,如構成犯罪,可按照委託從事公務人員的身份追究其相應的刑事責任。 6、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陪審員參與庭審的側重點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陪審員,應選擇教師、共青團、社區等具有教育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社會學知識的人員擔任陪審員。陪審員在參加法庭審理中,不僅應參與查明案件事實,還應查清未成年被告人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墮落原因、個人經歷、犯罪原因、心理歷程、案發後的悔改表現等;在評議案件時,要有所側重,陪審員要偏重評議事實問題,審判員偏重評議對法律的適用。陪審員在審理具體案件時,要選準突破口,利用自己的專長,啟發未成年被告人的自我覺悟,通過對未成年被告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寓教於審,消除他們對司法機關的牴觸情緒,接受法律的制裁,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