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漢縣分流安置事業單位未聘人員有“高招”

二、創新安置政策,提供政策支持

為了好地搞好未聘人員的分流安置工作,應在執行上級檔案精神的同時,創造性提出富有本地特色的分流安置政策,為事業單位未聘人員的分流安置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一是根據鄉鎮涉農事業單位超編嚴重的問題,切實減輕分流安置壓力,將鄉鎮涉農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離崗待退時間計算截止到XX年12月30日,比省上規定的離崗待退計算截止時間延後兩年。二是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縣、鄉鎮事業單位人員到村、社區任職的實施方案,並明確了相關的優惠政策,為縣、鄉鎮事業單位人員到村、社區任職提供了政策支持。三是積極為領辦、創辦經濟實體的人員提供多方政策援助,建立健全了事業單位工人員領辦、創辦經濟實體新機制。四是規範了分流安置政策。分流安置政策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平等對待,一視同仁。

三、加快社保進程,創新社保環境

搞好未聘人員的社會保障,養老保險是安置分流人員的關鍵任務,應抓住這一關鍵,加快社保進程。事業單位中分流人員凡已參加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但未達到最低繳費年限(滿XX年,含視為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的工作年限)的,可繼續參保,達到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的條件時,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勞動保障廳、省財政廳、省人事廳關於完善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川辦發[XX]10號)有關規定計發養老金,需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由個人負擔;對過去未參保的分流人員,本人願意參加養老保險的,社保經辦部門應允許其參保,從當地政府規定開展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試點起到分流前止的工作年限(此前的工作年限視為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應由單位和個人按規定補繳養老保險費,在本人達到規定的退休年齡、繳費年限時,按有關規定計發養老金。通過完善未聘人員的社會保障體系,解除了廣大未聘人員的後顧之憂。

存在的問題

在事業單位未聘人員的分流安置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貧困落後山區帶有共通性的問題,也是阻礙事業單位人員分流安置工作的“絆腳石”,具體體現在,一是事業單位人員思想保守,擇業觀念陣舊,始終難以改變“鐵飯碗”的觀念。二是事業單位超編嚴重,分流人員多,加之貧困落後山區就業門路窄,安置壓力大。三是財政財力緊張,改革成本投入嚴重不足、改革所需經費難經兌現,從而增大了分流安置的難度。四是事業單位資產變賣由於缺乏有效的政策依據,加之本身資產可利用價值小,變現較難,就是變現了對於龐大的安置群體也是“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