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社會調查報告

以前奶奶上菜市場買菜的時候,我總會緊緊地跟在她那隻舊舊的菜籃子後面,回家時,會和菜籃子一樣,滿載著快樂回來。而現在,一切都像是不同了,奶奶上街會只帶上錢,回家時,我只好幫她拎那一個個塑膠袋,一絲改變,也透著一絲無奈。 是啊,塑膠袋轉眼間就成為了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東西。不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器具逐漸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中。但是,在“簡單、方便”的背後,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隨手扔下的一個膠袋、一個快餐盒、或是其他的一次性器具所影響的後果?白色污染的情況也不容忽視啊!

希望我們的這個調查報告,可以使一些還未懂得“白色污染”的嚴重性的人成為未來的環保標兵!還以地球一片淨土!

一、“白色污染”怎樣形成?

而這些難以降解的塑膠製品,則主要用“添埋與焚燒”這兩種方法處理。

但是,埋入地下的塑膠製品,會破壞土壤結構,使土壤失去肥效,寸草不生,而焚燒塑膠(尤其是含氯塑膠)會對大氣造成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兩種危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指的是塑膠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環境中,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環境的美感。

“白色污染”的潛在危害則是多方面的。

1、 一次性發泡塑膠飯盒和塑膠袋盛裝食物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當溫度達到65℃時,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中的有害物質將滲入到食物中,會對人的肝臟、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造成損害。

我們現在用來裝食物的超薄塑膠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膠。早在四十年前,人們就發現聚氯乙烯塑膠中殘留有氯乙烯單體。當人們接觸氯乙烯後,就會出現手腕、手指浮腫,皮膚硬化等症狀,還可能出現脾腫大、肝損傷等症。在我國,我們用的超薄塑膠袋幾乎都來自廢塑膠的再利用,是由小企業或家庭作坊生產的。這些生產廠所用原料是廢棄塑膠桶、盆、一次性針筒等。生產時,首先用機械把原料粉碎成塑膠粒子,再把塑膠粒子放在一個水池裡清洗(名曰消毒),取出來曬乾,再用機械把它壓成膜,製成各種塑膠袋。每次吃飯時,就有不少人用塑膠袋裝飯菜,他們不知道這種行為不僅危害環境,也危害自己的身體。

2、 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我國目前使用的塑膠製品的降解時間,通常至少需要2XX年。農田裡的廢農膜、塑膠袋長期殘留在田中,會影響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農作物的減產。若牲畜吃了塑膠膜,會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 填埋作業仍是我國處理城市垃圾的一個主要方法。由於塑膠膜密度小、體積大,它能很快填滿場地,降低填埋場地處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後的場地由於地基鬆軟,垃圾中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很容易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圍環境。

4、 若把廢塑膠直接進行焚燒處理,將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塑膠焚燒時,不但產生大量黑煙,而且會產生二惡英——迄今為止毒性最大的一類物質。二惡英進入土壤中,至少需15個月才能逐漸分解,它會危害植物及農作物;二惡英對動物的肝臟及腦有嚴重的損害作用。焚燒垃圾排放出的二惡英對環境的污染,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一個極敏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