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成長的因素調研報告

3、狠抓農業產業化經營,提升農業綜合經營能力。

從今年開始我市將突出林紙、糧油、茶麻果和水產等“四大產業”重新進行部署,從基地建設到龍頭興建到市場開發,高起點規劃,加速度發展,使我市農業綜合經營能力有一個全面提升。

一是強化對產業化經營的領導。按“一個產業,一名市級領導,一個工作專班,一套激勵政策,一抓到底”的方案抓好產業化經營,

二是培植壯大產業龍頭。加快發展壯大以農產品加工為重點的龍頭企業,逐步擴大赤壁晨鳴集團生產規模,達到年產20萬噸的產量;重新運作好林紙公司,使其在竹木產業化經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糧油產業和茶葉產業的龍頭企業發展上,按小規模大群體的發展模式,培植加工大戶,引導加工企業向標準化、規模化生產轉變,以企業群組建聯合體形成大龍頭、大產業。

三是大力發展專業協會。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和“多元創辦、政府支持、部門指導、逐步規範”的原則,積極發展以專業協會為重點的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通過協會延伸產業鏈,扭緊農戶與企業和市場的利益關係,網路更多的農戶,逐步形成真正意義的產業化經營。四是建立激勵機制。市政府從財政列支100萬元建立一個產業化發展基金,用於產業化經營績效掛鈎、科技推廣、檢查評比、外出考察、名優申報、產品宣傳、辦公經費等,對推動產業化經營發展貢獻較大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4、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推進農業科技進步。

按照省里提出的“農業實用技術落實年”活動的總體要求,組建農業科技網路,開展“科技承包”,培育村組“科技明白人”,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和教育培訓體系。組織農業技術服務團,農機、水利維修服務團下鄉巡迴服務。力爭全年培訓農民x萬人次以上,通過實施“陽光工程”培訓農民工xxxx人以上;加快推廣優質高產良種套用、高產高效模式、輕型簡化栽培、稻鵝共育、秸桿綜合利用、測土配方施肥、生態農業、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養殖業高產優質配套養殖、動植物疫病防治及避災減災等十大增產增效適用技術;積極開展農業技術承包,實行“五包一賠”,要在辦好試點的基礎上在全市推廣;建立農機、農資、農技、農金一體化的綜合農業服務體系,做到市有配送中心,鎮服務公司,村有分支機構的覆蓋全市的服務網路。

5、積極抓好春耕備耕工作。

一是搞好春耕農業生產資料調度,發動相關職能部門迅速行動起來,儲備充足的種子、肥料等生產資料,並組織服務隊實行全市大配送,滿足農民生產所需;

二是開展為期一個月送科技下鄉活動,結合黨員先進性教育我市已於x月x日正式啟農業“三下鄉”活動,深入到村組戶把農業科技、農業信息和農村政策送到千家萬戶,爭取不留死角;

三是開展打假保春耕活動。從相關部門抽調專人,從3月16日開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農資市場整頓,確保農民買到“放心種、放心藥、放心肥”。四是搞好農業信貸資金放貸的協調工作,爭取信用部門的支持放寬貸款條件,確保有需求的農戶能夠及時貸到款,不務農時。

相關文章:
2024年湖南農村經濟形勢調研報告
2018關於如何發展農村經濟的調研報告
2024年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2024年邊遠山區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2024年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多元化發展農村經濟 持續性增加農民收入
關於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範文
新農村建設農村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2017關於農村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
農業農村經濟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