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基層黨員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

(三)農村青年流動頻繁,發展對象難選“苗子”.特別是山區農村受地域、交通等條件限制,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比較落後,農村絕大多數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經商,留在家中的大多是年齡偏高、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人員,綜合素質相對較差,使得發展黨員時好“苗子”難選。同時,外出青年務工地點不固定、流動頻繁等原因,給黨組織的考察培養增加了難度,加上本人又不主動向黨組織匯報思想和行蹤,使得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工作難上加難。

(四)黨員先進性不強,優秀青年入黨願望“降低”.近年來,一些村黨支部放鬆對黨員的黨性教育,忽略黨員作用的發揮,使一些黨員的先進意識淡化、組織觀念弱化、服務意識淡薄,把自己混同於普通民眾,個別黨員甚至出現了“拉山頭”、“搞派性”等不良行為,降低了黨員在民眾中的威信,一些優秀青年對入黨缺乏真正意願。

三、做好農村黨員發展工作的對策和措施

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黨員發展工作存在的問題,必須建立一套競爭有序、決策民主、程式公開、責任明確的農村黨員發展工作機制,真正把最優秀的農村青年吸收到黨員隊伍中來,不斷提高黨員的整體素質,更好地發揮他們在農村小康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

(一)完善責任機制,著力強化黨員發展工作制度保障。

一要建立縣、鄉(鎮)、村三級共同負責制。做到縣委領導包鄉鎮、鄉鎮黨委班子成員包村,村支委聯繫一至二名入黨積極分子,通過建立黨員發展定期督查、定期匯報、定期研判等制度,及時發現並解決黨員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員發展工作網路。

二要健全黨員發展工作責任追究制。要把做好黨員發展工作,列入鄉鎮黨委班子及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分管組織的黨委副書記和黨委委員的目標責任制中,並作為政績考核、評優評先的依據。鄉鎮要將黨員發展工作責任落實到駐村聯片幹部和村黨支部書記身上,並作為年度工作考核、定檔和獎金髮放的重要依據。要建立發展黨員責任倒查機制,對今後發現對象存在把關不嚴、程式違規等問題,實行發展黨員“誰審核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的責任倒查機制,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三要實施黨員發展雙重否決制。明確支部書記為直接責任人,建立黨員發展雙重否決制。對一年不發展黨員的村,由鄉鎮黨委給予書面預警;連續兩年不發展的村,由鄉鎮黨委進行黃牌警告,並對支部書記進行誡勉談話;連續三年不發展的村,對支部書記作出組織處理,並實行黨建考核雙重否決制,既對村級組織實行否決,又對駐村幹部和支部書記等個人實行否決。

四要明確組織員發展黨員責任制。加強組織員隊伍建設,落實組織員的政治和經濟待遇,明確組織員抓黨員發展的工作職責,通過參加業務培訓、到縣委組織部掛職等方式,不斷提高組織員隊伍的活力和戰鬥力,真正實現黨員發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檢查、有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