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讀書筆記

3、  現性目標的表述方法

行為目標表述法和內部過程與外顯行為相結合的目標表述方法主要適用於知識和運動技能、體能發展目標的表述。表現性的目標的表述方法是指明確規定學習者在什麼情景下活動做什麼事完成什麼任務產生什麼心理感受、體驗等。主要用於在心理健康發展目標和社會適應發展目標中套用。如為了表述經過支撐跳躍教學後學生自信心變化可“描述出支撐跳躍(跳山羊)練習前後的心理感受”來表述。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基本思路》

一、身體育鍛鍊意識和能力的構成

1、  體育鍛鍊意識

體育鍛鍊意識是指學生正確認識體育鍛鍊的目的和意義指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理論基礎。具體地講就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欲望和要求等。

2、  體育鍛鍊能力

體育鍛鍊能力是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的一種綜合能力。它是由認知能力、參與體育活動能力、自我鍛鍊及評價能力和組織能力等所組成。

(1) 認知能力

學生體育認知能力是以豐富的體育知識和對體育鍛鍊目的、意義及功能的認識和對體育鍛鍊有良好的體驗為基礎的。認知能力也受許多外在因素的影響。例如50年代的“鍛鍊身體保衛祖國鍛鍊身體建設祖國”的口號響遍華夏人們的體育鍛鍊熱情空前的高漲;又如80年代中國女排獲得“五連冠”的殊榮;第28屆雅典奧運會上我國體育健兒奮力拚搏的一幕幕激動人心場面—劉翔、女排、網球女雙等獲得奧運會冠軍全國人民無不為他們感到光榮和自豪民族的凝聚力、榮譽感使中華兒女精神煥發此時更是廣大學生認識到體育與國家、體育與民族精神間密不可分的聯繫。

(2) 參與體育活動能力

參與體育活動能力是體育鍛鍊的核心內容學生對競技體育及休閒體育的基本技術能夠基本掌握並能夠積極參與班級、系級和校級間的競賽活動通過參與各種競賽活動來體驗體育運動的魅力與此同時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也得到提高。表現在力量、速度、耐力、彈跳力及協調性等主要方面。心理素質主要是學生在參與各項體育活動時的心態應對各種突發情況以及面對挑戰時的心理承受能力。

(3) 自我鍛鍊及評價能力

在體育活動中自我制定鍛鍊計畫是非常重要的。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興趣愛好安排運動時間、運動內容及運動量鍛鍊後根據自身反應來評價鍛鍊的效果。

(4) 組織能力

組織能力是在體育鍛鍊及競賽活動中能調動參與者的情緒和熱情並能按照體育活動規律及競賽規則來組織該活動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鍊意識和能力

1、  豐富體育知識內容

《綱要》指出在體育教學中每學期要安排10%的理論教學內容理論課是教師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的主要渠道在理論課中教師不但要向學生傳授體育競賽知識而且還要向學生傳授體育鍛鍊的知識、健康知識、觀看和欣賞體育競賽的知識、自我評價的知識。了解體育理論知識能大大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喜愛度對學生的運動能力提高和增強身體素質起到促進作用。

2、  豐富教學內容

體育教學應根據學校的場地設施、師資等實際情況儘可能多地安排學生選擇的運動項目開闊學生的眼界。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一些運動技能從而激發學生的體育鍛鍊的熱情讓學生參與到體育鍛鍊和競賽活動中去在體育實踐中感受到體育活動帶來的快樂和享受使學生懂得體育活動要按照人體生理的基本規律根據年齡、性別、體質等方面來進行體育鍛鍊促進學生的終身體育鍛鍊意識和能力。

3、  富課外活動內容

課外活動是學生參加體育鍛鍊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課外活動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合理安排運動量運用“全面、經常、漸進”的體育鍛鍊原則讓學生參加到體育活動的設計和決策中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鍛鍊意識和能力。

《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結構模式》

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基本模式是:“部頒廣播操+校本特色活動”。

1、結構模式一:有序佇列入場(在節奏感強的樂曲指揮下)—集中做部頒廣播操—學校特色操—分年級分班自主活動—有序回歸;

2、結構模式二:各班在歡快樂曲下先後入場做熱身活動—集體做部頒廣播操—學校特色操—分年級分班的自主活動—有序回歸;

3、結構模式三:有序佇列入場(要求全班紀律)—集中做部頒廣播操—學校特色操—分年級分班小型競賽遊戲—舒緩的放鬆操—各班自由回歸;

4、結構模式四:分班自由入場學生自選內容活動—集中做部頒廣播操—各班特色操(快樂間操5分鐘)—有序佇列回歸。

轉變學習方式  提高教學實效

—— 何潔清

背景和目的

隨著二期課改的不斷深化新理念、新探索給學校體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考:如何轉變學習方式豐富學生學習經歷激發學習興趣切實提高健身實效塑造健全人格。這些問題的解決必須先從教師的理念上要進一步得到轉變:即貫徹“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理念落實培養目標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經歷。“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本學科的指導思想就是要體現“健康第一”和“健身育人”這兩個目標。圍繞這一目標所選擇的教材和教學方法才能真正貼近實際促進學生髮展促使每一個學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