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教學專題研究讀書筆記

d r.p.farb法爾布博士原著 龔淑芳譯(民74新三版)《語言遊戲》。台北:遠流。

本書的根本出發點是:「只有人類――不論其語言為何亦不論其文化多么簡單--具有語言遊戲的能力因為所有的人都有說話的天賦。」每一種語言都有其文法體系也代表一種人類的行為並且可以依據相互作用、遊戲和比賽的原理加以分析。所以從「語言遊戲」的角度討論說話與環境、說者、聽者互動影響的基本法則可運用的說話策略人類如何發展出語言遊戲的技巧語言如何的變遷。綜言之討論如何解釋人類的語言行為。(<前言:遊戲與遊戲者>)

「語言的功能是作為說者彼此之間、說者與環境之間的橋樑。」「語言具有許多功能:提指功能(代表所要轉達的訊息)。表意功能(對話題所表現的態度)。意動功能(說話的對象)。禮節功能(製造及延長談話)(<語言與環境的關係>)

賓州大學的希米斯首創「說話的種族學」將說話行為里可以區分出的要素歸納為八個字母:s-p-e-a-k-i-n-g。分別指的是:s(環境和背景)p(參與者)e(目的)k(行為的關聯)a(風格)i(工具)n(規範)g(類型)。本書籍由此探討其間互動影響的情形。(<語言與環境的關係>)

美語團體:嚴格區分「你必須」(強迫最不禮貌)「你應該」(給予忠告)「你可以」(表示贊同最客氣)。

「每一個說話場合包含了一連串短暫的說話事件。由於策略運用的不同、社會因素的改變、話題的轉變所以一個說話場合才被分成許多說話事件。」

「說話場合和說話的事件足以說明:沒有人能經由傳授而充分地學得一種外國語言。語言課程只傳授字彙和文法而未教導在任何場合使用何種說話方式。」(<說話場合>)

「說話時所伴隨而生的「語言現象」可以影響談話的進行。」<舌劍唇槍>

語言學家霍夫認為「語言結構的差異使得不同語言團體的人以不同的眼光觀察世界。」「一個語言團體的語言和其整個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這遊戲有詐?>

語言的變遷:裁減、同化、轉換、添加、拼音法、混合、謬誤、通俗語源學。

160頁<弦外之音>「老師的行為語言是影響學生表現最重要的因素。至於學校的教材、視聽設備等還是次要的因素。」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羅遜瑟的實驗研究中可以看出當「老師對他們所說的話、說話的方式、臉上表情、手勢、姿態、以及說話時的觸摸都顯示出對她們的期許;當他們表現好的時候老師會立刻加倍稱讚這才是影響孩子們的主要因素。」「不但他們的行為、動機、學習能力有了很大的改變甚至他們對自己的觀感有有了明顯的轉變。」

說話行為是一種互動影響的行為是一種遊戲;在遊戲中說者和聽者皆直覺地領會到自己語言團體的規則和雙方所用的策略。(第2頁<前言:遊戲與遊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