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教師讀書筆記3篇

時間在眼皮底下流過,只留下感動的心,在忙忙碌碌中,感受努力帶來的收穫,在初秋時節感受生活帶來的陽光。我有幸拜讀了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 帕爾默是一位體現教師一詞最真意義的導師,他的《教學勇氣》極富靈感地表達了對教學的呼喚以及教學的痛苦與喜悅,熱情洋溢,引人共鳴。正如在導言中所說:“這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體驗過快樂和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時日承受的煎熬僅僅源自其所愛;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不願意把自己的心腸變硬,因為他們熱愛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教學生涯。”這本書通過相互滲透的三個方面,即智力、情感和精神,來處理一些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全書的思想軌跡以教育觀為指導對這三個方面進行解釋,從內容到敘事風格,都是有關大家十分關心的話題——教師個性,所以讀此書較有感觸。

“那堂課有30名學生,可能有29位是想學的吧,但我無從得知。在最後一排的遠遠的角落裡,有一位‘來自地獄的學生’沒精打采地坐著,像個幽靈。”帕克如此地描述著他曾被人請進一個要上政治課的班級時的感受。雖說時間只有一小時,但那位“來自地獄的學生”的一舉一動完全打亂了教學思路,帕克的心思與教學注意幾乎都投向了這個年輕人,竭盡全力地想把他從僵化的麻木狀態中喚醒。但所有的努力,好像都沒有效果,甚至帕克越努力他越後退。就這樣,帕克忽視了其他學生的需要,使得其他的學生都成了可有可無的人。在作者的表述中是如此訴說他的感受的:“那天我知道什麼是黑洞——黑洞就是物質的密度太大以至於光線都消失了的地方。”

這無疑是最能讓我產生共鳴的地方。在我的教學中,我不也是這樣時常關注著那極個別走神的同學,竭力地想讓他回到課堂教學中心,結果常常是事與願違,記得有一次,我在給學生排列隊形,她不聽我的講解動作,還故意和旁邊的孩子吵鬧。她的“與眾不同”不僅攪擾了我的教學情緒,也影響了整體教學策略。雖說,這樣的事往往不為他人所覺察,因為畢竟課堂上絕大多數同學的表現還是讓人滿意的,更何況我們對課堂糾正個別同學的“走神”與“開小差”是司空見慣的事,誰不會怪罪於教師的“多此一舉”。事實上,這樣的學生是常常被忽視的社會邊緣的人。

《教學勇氣》震撼我的還有它對恐懼文化的詮釋。和作者所言相似,作為教師,我們每個人都免不了恐懼:恐懼教學效率的不盡如人意,恐懼家長、社會對教師的高要求,恐懼絢爛的教育理想之花與現實之間還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為恐懼,繼而便拚命地尋找改變的源頭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地拼搏、抗爭、奮鬥,終於,有了小小的收穫,然成功的喜悅尚未遍及全身,便發現自己早已因此疲憊不堪,只不過成功之前是處於高度興奮狀態而未覺著累而已;倘若拼搏、抗爭、奮鬥失敗,那更懊惱不已,覺著自己沒有功勞連苦勞也忽略不計了。於是忍不住感嘆:人是多么渺小,以人個體之柔弱真的根本無法和那些看不見的、又無處不在的力量抗衡。感嘆過後,很多人會選擇再戰,當然也有人會選擇逃避,喪失鬥志,從此消沉。

在這本書中,帕克同樣提到了教育使命的兩個核心問題的回答:我們以何種方式獲得知識?我們根據什麼說我們的知識是真實的?面對學生渴求的雙眼,我苦苦尋求能解釋得清的答案。我總以為自己勝他們一籌,不斷告誡自己不用去擔憂自我的“權威”性質的動搖。而在客觀主義者看來,主觀本身就是最令人恐懼的敵人。所以帕克說客觀主義是這樣描繪真理的:真理是只有通過把我們自己、把我們身心與我們要認識的事物相分離才能獲得的東西。如果我能走出我的空間,把認識作為一種愛的形式,也許我就能放棄我控制的幻想,而與學生以及世間萬物形成良好的協作。

《教學勇氣》恰好是引領教師進行心靈之旅的導航圖,閱讀《教學勇氣》就是一次重新把教師職業和學生結合起來的旅程,但由於自己的理解不夠,認識比較膚淺,感受也比較瑣碎,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之餘,還要認真閱讀,認真實踐,從中獲得教學勇氣,提高自身的素養,從而在教學體驗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收穫。

最新教師讀書筆記範文四例
2017新教師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教師讀書筆記範文一:《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學生的智力比作種子,他說:“只關心種子而忘了耕地,等於撒下種子餵麻雀。”他還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表情的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地進行心靈的接觸。”這席話讓我讀懂了老師和學生之間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每一次心靈的碰撞都有利於建立和諧、輕鬆、愉快的師生關係;有助於老師和學生之間產生情感共鳴;有助於創設情意融融的情感氛圍;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在上周的英語課上,我深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那天教學lesson 10 一課,重點句型是“how many ……?”“there are ……”,從一開始,我就通過不少實物,一物接一物地替換教學,“how many books/pens/pencils are there?” 學生都答得不錯,但當我讓學生來提“how many ……?”這個問句時,很多學生都無法開口。我多次重複“read after me.”,但只感到學生像馱著重物的駱駝一般,備受壓抑,兩眼無神,臉上無光,頭越來越低,課根本無發繼續下去。第二節課我來到另一個班,教學同樣的內容,一個小小的變化使得這節課學生興趣倍增,課堂上我發現學生也有不少的pens/books/rulers 等等,於是我請學生來考考miss zeng看miss zeng能不能猜出你手中有多少pens/books/rulers 等等。這一來,學生都非常踴躍,老師猜錯了,同學猜對了,學生立刻體驗到一種成功感,臉上光彩萬千。同時“how many ……?”這個句型也就順理成章地學好了。

就這樣,在一次次的真實的情感交流中,學生就覺得自己與老師是朋友,師生之間產生了情感共鳴,學生就很容易地主動走進了情意融融的學習活動中,正所謂 “英語教學應體現語言的交流,語言交流的精髓之處在於互通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還說;“要進入學生這個神秘之宮的大門,教師就必須在某種程度上變成孩子。”這堂課愉快完成了任務,是因為我變成了孩子,不再居高臨下,蹲下身來以平視的眼光、平等的語言、親近的心態與他們進行了交流與溝通。老師們,當你讀到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些名言佳句,並將其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時,你會感覺到你和孩子已敞開心扉,那是一種多么和諧的平等與信任啊!

教師讀書筆記範文二:《走向主體性德育》

時下,根據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家長、教師、學者、專家都在積極地探討如何切實有效地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問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走向主體性德育》中寫得好:“學生和成人一樣,是有血有肉、有生命尊嚴、有思想感情的人。只有把學生真正當人看,才能避免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抑制人的主體性發展的弊端產生。”的確,在現實生活中孩子的主人地位沒有怎么體現出來,主體參與機會太少了。在社會上,所有有關孩子的事項,我們很少徵求孩子的意見。在學校里,重要的學習、娛樂活動主要是由校方決定,學生將服從學校的安排。在家庭中,父母往往愛給孩子作決定。在父母看來,孩子沒有能力對自己的行為和決定負責。成年人往往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孩子訂了若干個品德培養的目標。當然這些做法無疑是為了孩子好,是真心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具有優良道德品質的現代人。但是,我們需要捫心自問:您的目標和要求孩子們了解嗎?理解嗎?同意嗎?制定這些德育目標時,孩子們參與了嗎?

如果缺乏未成年人的參與,德育很有可能會走進簡單說教、強行灌輸的誤區。有些未成年人長期在父母、老師的“安排”下喪失了參與的能力,他們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這種心態下,德育自然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真正進入未成年人的心靈。因此,我們抓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體地位,樹立參與觀念,要以他們為本。

教師讀書筆記範文三:《在新課程中:困惑與成長》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是新課程提倡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如何理解這種變化,如何實踐這種要求,對教師是一個挑戰。怎樣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呢?陳大偉編著的《在新課程中:困惑與成長》說得好極了:教學內容不限於書本,它既來自課本,但更來自學生生活;教材不是學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學生的全部教材。一位老師在上北師大教材“b、p的教學”時,非常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在“用教材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教材上的圖畫分別是丁丁在聽廣播,冬冬在潑水。現在的國小生頭腦中沒有聽廣播的概念,教學時需要繞很大的圈子引導學生明白“丁丁在聽廣播”,再從“ 廣播”一詞中學習“b”的發音。這位老師在上課時,沒有被教材束縛住手腳,他在黑板上快速勾勒出簡筆畫:高高的山坡,山腳下淌著清清的水波。學生很快從“ 山坡、水波”的讀音中掌握了“b、p”的發音。教師又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利用已有的知識想辦法記“b、p”的形,學生很快地把“b、p”與數“6、 9”比較,與自己的玩具比較,牢固地掌握了“b、p”的形。透過這一有啟發意義的例子,我們更加清楚: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這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師讀書筆記範文四:《創造幸福的教師生活》

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使自己有所成就,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在讀了《創造幸福的教師生活》後感受頗深。

究竟什麼是幸福?是平時感受不到而在生活的某一瞬間才能感受到的一種體驗?是人們一心渴望的人生境界?抑或是更多地表現為一種終極的目的?也許印度哲學家克利希那穆爾提說的更深刻:“幸福是一種你未曾意識到的狀態,是一種你未曾感知的狀態。當你知道你幸福的時候,你也就沒有幸福了。不是嗎?而當你感受到幸福時,幸福也就消失了。你能總是說你是快樂的嗎?只能是後來,某個時刻或一個星期之後你才會說‘我曾經多么幸福,我曾經多么快樂’,在現實的那一刻你是不曾意識到幸福的,而這正是幸福的美。”“活著真好”這是一種對幸福感受的質樸的表達。曾經有心理學家對數千人進行了隨機問卷調查,“什麼是使人幸福的最重要因素?”結果表明不是錢、成功、健康,甚至不是美滿的愛情、婚姻和家庭,真正幸福的人只有兩點是共同的:他們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標,同時他們也感受到自己正在穩步地向目標前進。這是以存在的完美為指向的幸福,是人身潛能不斷展開、創造力不斷發揮、朝著自由全面發展的方向展開的一種生活的實在和對未來的憧憬。這就是幸福。

幸福是一種感受和體驗,也是一種實在的生活境遇。人之所以能在生活中克服千難萬險,最根本在於人有精神動力或精神支柱,而追求幸福是最根本的精神動力。

求真、求善、求美的過程既是感受幸福的過程也是創造幸福的過程。知識和文化修養是感受和創造幸福的關鍵,教師是培養祖國人才的核心力量,因此學習就顯得更為重要,就應該“把終身學習看作是生存的需要和實現幸福的重要途徑。”這也是《創造幸福的教師生活》一文所倡導的理念。我們很難斷言,有知識、有文化教養的人一定比缺乏知識和文化教養的人幸福,但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會同意活著比死了好,健康比疾病好,自由比奴役好,教育比無知好……,有知識有文化比無知和沒文化更容易達到幸福,對一個人的成功和幸福起決定作用的是知識文化,它對一個人的生活具有深厚意蘊。因此我們教師就更套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不斷“ 充電”,實現“工作、學習、生活一體化”。誠然我們的基本狀態是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工作和學習矛盾十分突出,但這並不應成為我們不加強學習的理由,我們應該把學習視為每天的一項重要工作,每天不斷繼續學習,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才能用知識創造出更高層次的幸福。通過學習才能形成一種積極的、向上的、對人類生活充滿愛的心態。我們在平凡中見到了偉大,在平淡中見到了持久。在媽媽平凡的瑣碎的對自己的照料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偉大;在體力勞動後喝杯白開水感受著甘露般的清香與甜蜜;在握住一雙溫暖的手時,體會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間真情;在與學生交談時感受到了最純真的童心,感受到了他們對自己的尊敬和愛,更感受到了獲得教育的幸福。

學習不是外在的異化自己的工具,而是實現人的幸福的基本力量,我們應該永遠敞開心胸,讓宇宙的每一處風、每一種信息都吹入胸膛,那么這樣我們就能獲得更美更好的幸福,就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會創造幸福的人,即是一個會創造幸福生活的教師。

新教師讀書筆記
2017新教師讀書筆記(3) | 返回目錄

在3月11日中午我們一起學習了《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進一步規範幼稚園保教工作的實施意見》,通過此項檔案為我們傳達了很大的信息,同時也讓我對於一些活動如一日活動安排有了一個參照的方向,有了一個比較的對象。通過參照與比較使我看到了我成功或已有的經驗,但同時也讓我看到了在我身上所存在的很多問題。

一、已有經驗

我擔任這份工作的時間還不是很長,在剛開始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是有著一些迷茫。不知道如何組織集體教學活動,對於幼稚園的一日生活安排也都還不是很了解,更不要說那繁雜的案頭工作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正是印證了那句老話“熟能生巧”,慢慢地通過自己的學習以及觀摩,從師傅的“手把手”到臨摹再到心領神會,從中我也積累了一些我自己的經驗。

1、備課方面

從剛開始工作開始我就一直堅持備詳案,在教案中我把說的每句話都寫了進去,每個提問也都寫了下來,甚至有時我還把幼兒可能的回答也都提前寫了出來。因為我畢竟是一個新教師往往在課堂上的隨機應變的能力還不是很成熟,所以在事前就將可能發生的事情考慮好,那么在真正遇到的時候才不會顯得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2、戶外運動組織方面

在組織戶外運動的過程中我能始終站在幼兒的角度看問題,在設計運動內容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這個運動是否適合幼兒的發展,並且在活動過程中也做到了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3、處理不當行為方面

其次還有在批評幼兒不當行為的時候,我也通過學習與理解有了自己小小的辦法。每次當幼兒做錯了一件事的時候我基本上不會當面來質問幼兒或者是批評幼兒,因為其實幼兒也是有自尊心,也是非常“愛面子”的,若在大家面前就批評他的話,他的自尊心有可能就會受損。這樣往往就會導致兩種事情發生,一種就是及時改正了,還有一種就是變得自暴自棄、屢教不改。這樣“教育”往往就是起到了反效果。

二、存在問題

從學習《實施意見》,再對照《實施意見》看自己的行為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也需要去一一解決。

1、自身專業技能方面

作為幼稚園教師來說專業技能一定要非常的紮實,專業技能指的是唱、跳、彈、畫等方面,在這些方面中我都有待加強,特別是在彈上面。因為往往在音樂活動中音樂彈的好聽與不好聽也會影響到幼兒學習歌曲的積極性,所以專業技能對我們來所是非常重要的。

2、遊戲指導方面

遊戲現在已經成為了幼兒的主體活動之一了,組織遊戲也是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玩”中學。但是每個遊戲的開展並不是每個幼兒都能馬上就接受,每個都很會玩的,勢必也是需要教師去指導。但是很多時候幼兒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教師要如何參與去進行指導這是我困惑的地方。

3、活動質量不顯著

在《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重視一日生活各項內容的活動質量。但反觀我的活動中,雖然在很多的情況下在課前我也做了很多充足的準備工作,但是在活動中由於自身或者是幼兒的原因,往往活動的質量不是很高。

4、家長溝通方面

家園聯繫對於幼兒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在這方面我還有待加強。往往不會和家長來進行交流,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是現在一個最大的問題。

三、具體措施

1、努力加強專業技能的練習,尤其對於彈,可以去請教一些能力比較強、有經驗的老師。並且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通過臨摹的方式來練習,比如對於一首歌曲可以先請她來配好伴奏,然後時間長了之後相信自己也會“熟能生巧”的,對於其他的技能也需要多加練習。

2、首先一個措施可以是一個一個遊戲來加以指導,每天為幼兒講解一個遊戲的玩法,有時也可以親自參與到遊戲活動中,然後在活動評講的時候把問題提出讓大家來幫忙想辦法,再加以指導。其次我們也可以請教老教師,因為有經驗的老師經歷的多了,往往對於一些問題的處理方法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3、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計畫的完整性。就像在上面說過的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們要將發生在活動中的每個環節考慮到,要將活動中說的每句話,提的每個問題,甚至是每個教師小結等都事先考慮好。還有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要有吸引幼兒的活動材料,因為幼兒的思想還是比較簡單的,只要是有趣的、好玩的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只要他們產生了興趣就能提高活動的質量,效果也會有所提升了。

4、對於家長溝通方面還是需要來借鑑老教師們的經驗,當有問題的時候就可以去請教他們,時間長了之後可以將他們的經驗加以提升變身為自己的經驗。另外對於這個方面不能因為不會溝通就覺得有點膽怯從而總是不敢與家長主動溝通,其實越是不會溝通越是要與家長多接觸,這樣在聊的過程中也會慢慢增強溝通能力。

總之,《實施意見》不僅更新了保教理念,還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一個參照與對比的依據,相信在《實施意見》的帶領下我們一定能規範保教工作、提高保教質量。

新教師讀書筆記《教育學》
《給新教師的忠告》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