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讀書筆記4篇

【高中教師讀書筆記:做一個聰明的教師】

在我的教學經歷中,總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一個孩子a不小心碰到學生b,學生b的反應是立即打a,而a也會不服輸就會去打b,就這樣,事情的結果又是讓老師來處理。而老師的處理方式就是先問打架原因,然後就批評教育孩子不能打架,要友好相處。

我們常常聽專家講報告,說孩子是夸出來的,我們就聽信專家的,從不批評孩子,常常把表揚的話掛在嘴邊,可效果卻不盡人意。於是又在心裡就告訴自己,還是老人說得好:嚴師出高徒;棍棒下出人才。結果棒出個炸彈,孩子和你對著幹。學習了王曉春的《做一個聰明的教師》後明白了:在現實生活中,事情往往包含多種可能性,要在矛盾中思考;在事物的互相聯繫中思考;刨根問底的思考;假設多種可能性,在思考中反駁自己。

這本書從教師的思維方式入手,通過90個案例討論教師思維方式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幫助教師“認識自我”。書中有這樣一篇案例:集體批評---對任何事情都要採取分析的態度。

一個叫平的同學因為老和同學處理不好關係,被老師“請”上講台接受同學們的集體談話,最後同學們原諒了他,事態也就平息了。

在我們身邊,由於調動集體輿論批評、教育問題學生,當班上出現什麼問題或過錯的時候,集體輿論一定會指向那個問題學生,有時會指著一個孩子對全班學生說:“大家都不要理他!”但是我們的教師顯然對事情的原因不感興趣,教師不想走進孩子的心,老師只想管住他。於是調動集體輿論告訴他:“你這樣不對!再這樣我們不理你了!”問題學生迫於集體輿論的壓力,暫且“改邪歸正”,一旦離開集體他又會露出他的“真面目”,這就是所謂的“兩面派現象”,學校、家庭判若兩人。王老師說:這就是我們的教育,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掩蓋問題的教育。所以我主張,對任何事情,都採取分析的態度。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教育,千萬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層,不要只抓現行問題。教育必需深入孩子的靈魂。例如學生拿別人的東西,我們一直認為是品行問題,但據研究許多都是一種心理障礙問題,因為很多學生根本不缺少這些東西,而是通過拿別人的東西獲得一種滿足感。如果把因心理問題而犯的錯誤曝光於大庭廣眾之下,作為品德敗壞而進行處理,就會影響學生自尊心和人格的正常發展,甚至造成教育的悲劇。

反思我們的德育工作:為什麼我們學校那么多人喊累?是管理體制的問題?還是我們的工作方法有問題?也許我們都應該改變一下我們固有的思維方式。老師們,讓我們走出思維方式的誤區,做一個聰明的教師,做一個輕鬆、睿智的管理者!

王曉春老師對聰明人的界定太經典了:聰明人其實就是善於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對於我們教師太重要了。所以看了這本書我也思考了,我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提煉出一些屬於自己的教學觀:

一、教育的本質不是管理,而是幫助和交流。

的確,在現在的學校制度下,沒有管理是不行的,問題在於,我們需要什麼類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麼地方,哪裡應該嚴,哪裡應該寬,哪裡必須管,哪裡不必多管。書中談到,一個名副其實的教育者,最關注的應該是學生本身的發展,而管理者則不然,管理者最關心的是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教育者以人為本,管理者以任務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務的工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管住學生,而是幫助學生學會自己管住自己。最可靠的辦法不是使學生立刻讓我滿意,而是讓學生自己確實有所成長。教育必須深入孩子的靈魂。我們天天念叨“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常常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準繩,從制度上在各方面對學生進行管理,可總不能如願。那么,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更多地去做一名溫情的教育者,還是做一名嚴厲的管理者呢?

二、做一個聰明的“嚴師”,理智地施展“師愛”。

看了這本書後,當我在碰到違紀學生,我都會動一番腦筋再作處理。有次,上體育活動課時,我要求學生分組活動,有一個學生跑過來告狀,說有同學在扯校園綠化樹的樹葉。我跑過去一看,那幾個學生還在用力的向上跳,再看地下,到處都是被扯下的樹葉,我大聲訓斥:“過來,看看你們在乾什麼,損壞花草樹木,到處亂扔垃圾!”要在平時,我一定會把他們課後留下來批評一頓。可現在我想到王老師在書中說到的一種思維誤區便是“迷信師嚴”,我提醒自己要變得“聰明些”,於是要他們每人去撿三十片垃圾為清潔校園出點力。後來只要遇到犯事的學生,我就採取這樣的方法。校園自然清潔多了,效果也不錯。

王曉春老師也反覆強調,愛心是師德的靈魂,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愛與責任”是當代教師之靈魂,“師愛”是師德之必備。但是,王老師同時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師愛”。他說,迷信“師愛”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好心的糊塗人,真的以為愛能點石成金,愛是萬應靈藥,一旦他不能把學生“愛成”好學生,他會懷疑自己愛得不夠。另一種人則不然,他們其實是把“愛”當成棍子用,他們的本事是把自己對學生施加的一切壓力都解釋成“愛”,他們嘴裡是“愛”,心裡想的是“權”,是對學生的“管、卡、壓”。王老師指出,現在教育界流行的做法高唱廉價的“愛的頌歌”,現實中也的確有老師只求“愛崗敬業”,而在實踐中大碰釘子。我們不能要求師愛完成本不屬於它的任務,就好像我們不能要求醫生光用愛心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樣。所以說,沒有愛是不行的,光有愛是不夠的。愛不是遷就,愛需要理智。

三、安全與德育,孰輕孰重。

書中,王老師在分析管理與教育的關係時談到了安全問題。他說,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壓倒了教育,學校就不再是學校,變成保險公司了。學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應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不是只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時下,安全問題似乎成了一所學校的核心問題,大部分學校一些做法:在校園內不準絲毫地跑跳打鬧,不準投擲輕物,有時也會對部分學生狠狠的訓斥一番,說不定還會移交給班主任處理,可是孩子活潑愛玩的天性卻被壓抑了。怎樣把握這個度呢?安全問題也成了捆綁學校德育活動開展、削弱德育教育職能、束縛學生身心發展的一塊絆腳石。德育工作的開展依賴於各種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德育的核心與載體。

最後,我想用書中的一句話來總結我現在的教學觀。“我是一個行者,步履輕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臉上帶著笑容,我的心中充滿陽光,我的行囊中為教育準備了一切:澎湃的熱情、寬容的胸襟、迷人的書香、思考的大腦。”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更應嚴格要求自己。

【高中教師讀書筆記:我的教學筆記】

暑假斷斷續續讀完了李鎮西的《我的教學筆記》,第一感覺就是想要了解一位名師,讀他的書勝過看他的任何生平業績的介紹。

李鎮西老師的書中,沒有太高深的理論,也沒有太漂亮的文筆,他的書中都是在講他自己的故事,他學生的故事,他的課堂,他的讀書,他的教育夥伴。他告訴我們,只要你用心去做教育,就會收穫很多意外的驚喜和感動。最觸動我的是,李老師剛開始做教師的時候,竟然經常被指出他吐不清,可是,他依然成了享譽全國的名師,他對這份工作的熱愛以及付出的努力可見一斑。

讀完這本書,收穫了很多零零碎碎的興奮與感動,印象最深的有如下兩點:

一、關於教師的個性

他在書中極力批評學校帶領老師們依葫蘆畫瓢的做法:學習“課堂教學六步法”、畫“知識樹”等等,他說,任何教師的教育都是不可重複的,所以不少人苦苦學習於漪、魏書生卻成不了第二個於漪、第二個魏書生,是因為他們的教育模式、風格乃至具體的方法技巧都深深地打著自己的個性烙印。

讀完這一章,我也對曾遺憾自己沒有“個性”的想法有所釋然。其實我對“個性”二的理解受校外生活中社會言辭的影響,太偏頗,總覺得做別人不敢做的就是個性,而我的性格,對於別人不敢做的或者不敢說的,連想都不會想。李老師對“個性”的理解很寬泛,比如他說把大家都知道應該去做的事做的更好,就是個性,也就是說認真踏實也是個性。不知從何時起,認真踏實已經不是美德,它總是跟死板、不變通有著某種聯繫,所以當你誇別人認真踏實時,肯定沒有說他聰明靈活高興,某種意義上說,“投機取巧”不斷排擠著“有板有眼”。但是個性的背後是思想,沒有思想就沒有個性,比如,同樣是教了XX年書,有的老師可能相當於只教了一年,因為他不斷地重複自己,只有實踐而沒有思考;而有的老師則真是教了XX年,因為他在不斷思考中,每一年乃至每一天都不簡單重複走過的路。就是說,思考,積累成思想;而思想,形成教育者的教學個性。

看來,教師想擁有自己的教學個性,其實並不難。

二、關於民主

政治思想家阿克頓說過一句話:“民主的實質,就是像尊重自己的權力一樣尊重他人的權利”,李老師的工作方式正是體現了這一思想,比如,關於“對學生的寬容”,他說,寬容學生的不成熟和錯誤,意味著一種教育者的真誠。其實,我們每天最煩心的事兒就是面對學生的各種錯誤,如果真的不為學生的錯誤生氣,我們所謂的職業倦怠肯定至少降低一半。李老師動輒對學生“妥協”,這在我們看來,可是教師威嚴甚至尊嚴的丟失,是絕對忌諱的。而他大到制訂的教學計畫是否可行,小到每天布置的作業,以及教學內容的選擇,都要由著學生,向他們妥協,同時也包括教會學生學會妥協,比如:在班級生活中,同學之間,班幹部之間,班與班之間……其實,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強,什麼事兒都是唯我獨尊,很難和諧地與人共事,細細品來,李老師對學生的良苦用心溢滿里行間。在現代生活中,善於妥協是一種明智,一種美德,也是一種與人合作的前提,能夠妥協,意味著對對方利益的尊重。對教師來說,實在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思想。

另外,李老師關於中學生必讀書目批評挺尖銳,說得很有道理。現在全國的中國小老師一說讀書,就是讀那幾本枯燥陳舊的紅色名著,讓全國的學生去讀同樣的一本書,本身就很荒謬,還是像他說的改成推薦比較好一些。這一點,我也深有體會。

高中讀書筆記摘抄
2019高中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1、種子在痛苦中萌生,嬰兒在痛苦中分娩,雄鷹在痛苦中展翅。沒有痛苦的殘陽如血,怎有美麗的朝暉噴薄而出?不經過痛苦的訓練,體育健兒就沒有了領獎台上的快樂;不經過痛苦的跋涉,登山隊員就體味不到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的喜悅!

2、與心共舞,讓微笑作它的舞伴;將嘴角輕輕上揚,展現出微笑的力量。這一刻,心兒輕輕飛揚。”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可不是我們的代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不是我們的寫照;”怎一個愁了得!“更不是我們的口號

3、幸福是一種感受,更是一種心境。有的人因為身體健康而幸福;有的人為取得驕人成績而感到幸福;有的人為事業有成而感到幸福;有人為自己家庭的平安而感到幸福;有的人因為幫助他人而感到幸福;有的人為自己稱心的生活而感到幸福,而有的人甚至為自己經歷的苦難而幸福——其實,經歷過痛苦才能真正懂得幸福的含義,才能更加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

4、心靈的腳步,如此鏗鏘;心靈的腳步,如此動人;心靈的腳步,如此美妙。有如英勇的戰士,在峭壁和懸崖上,勇敢攀援;有如魁梧的水手,在破浪壯闊的海浪里,神秘穿行;有如翩翩仙子,在希望的田野上,激情舞蹈;心靈的腳步,讓生命,在敬畏里書寫堅貞,希望和夢想!

5、生活中有些人卻總不相信自己,遇到別人的批評,遇事不順利就愁眉苦臉。其實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努力去克服,去攀登,在奮鬥的過程中,我們會品嘗勝利的快樂,為一件事情竭盡全力奮鬥的快樂。上帝的敗筆不再是阻擋我們前進的“攔路虎”,反而是上帝饋贈給我們的奠基石,讓我們踏著它愈戰愈勇,攀上更高的山峰。

6、挫折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是促使你成功的一劑良藥,不經歷風雨的花兒,怎么會絢爛?不經歷磨難的人生,怎么會發出炫目的光彩?

7、古人有雲“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只有經歷風雨才能有所成就。正如冰心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小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成功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成功來自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鍥而不捨的堅持、歷經艱難困苦的勇毅;成功來自不怕挫折失敗,但最重要的還是得經歷風雨。

8、歡樂不是人生最好的解脫,痛苦也不是人生最大的失落。生活中總會有痛苦,總會有不如意。其實,失敗者都是被自己打敢,被自己的失意、麻木、無奈打敗了。這不是身敗,而是一種心敗。調整好心態,把分數名次看淡些,將你繪畫的亮點貢獻給班裡的板報,讓大家喜歡你的開朗活潑,在親密無間的氛圍里,你會感到學校就像一個家,誰也離不開誰。成才的道路有多種,讓爸媽的期待隨著你的價值展示慢慢扭轉,你會快樂的完成學業,收穫成長的碩果。

9、簡·愛拋棄了自卑,選擇了快樂,贏得了理想的愛情;喀秋莎拋棄了怨恨,選擇了快樂,最終過著幸福的生活。每個人都希望隱痛的心能得到快樂,受傷的頭顱都能高高昂起。檢點我們與生俱來的人生行囊,或多或少都會有上帝的敗筆:或容顏黯淡,或智力平庸,或出身貧寒…… 這不是你的錯。如果你沒有高昂頭顱,那么你又錯在哪兒呢?你錯就錯在一味沮喪與逃避,而不是微笑著面對困難,你“認輸了”。

10、樂於奉獻便是生命的最高境界。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索取,而在於給予。雷鋒樂於奉獻,人們將其銘記;范仲淹處江湖之遠而心懷天下,歷史為他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奉獻者付出的是時間、金錢,甚至是無價的生命,而收穫的卻是高貴的人格和不朽的靈魂,他們的生命境界也因此無限地提升。比爾·蓋茨已經是腰纏萬貫的世界首富,為了從事慈善事業,他辭去微軟總裁的職務,全身心地投身於慈善事業。他曾說過:“許多人死後都希望能夠升入天堂,而從事慈善事業便是最好的方法。”奉獻為生命的價值加碼,生命因奉獻而精彩。

11、生活中,總會遇到失敗。然而這時,誰能咬緊牙關,告訴自己:我還有一樣最寶貴的東西—— 不肯折彎的信念,並且緊緊地握住它,準就會在艱難中平添一股勇氣,一股無所畏懼的力量,就會覺得腳還踏在土地上,血還是熱的,路還沒有完全斷絕,闖下去,拼下去,就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12、能夠衣食無憂,此乃生命的最低境界。處於這種境界的生命只是在延伸著生命的長度,無法擴展生命的寬度。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人的生命與動物的生命毫無區別。在這種安逸的生活中,生命的價值大打折扣。人一旦淪入此境界,就只知道貪圖享樂,不勞而獲,失去原有的進取心。從表面上看,這些生命仿佛很充實,而事實上這些生命早已不復存在,因為無價值的生命必然被自然所淘汰。

13、請微笑,它是夜空中最絢麗的一顆明星,是寂寞時最動人的一首歌謠,是憂愁時最靈妙的一副丹藥。只有微笑才能與心共同翩然起舞,演繹一段千古的傳奇佳話。微笑是你嘴角不小心綻放的玫瑰,令人心醉,令人心馳神往……。

14、人生的樂趣莫過於微笑著面對一切,它源自於佛祖拈花的智慧.因為微笑,佛教便有了無語的沖機,於是,微笑便成了一種態度,一種領悟,一種修行。只要你自信而不輕狂,悲傷而不頹廢,衰老而不僵化,青春而不搖滾。

15、生活中,我們無法迴避挫折,只能面對。重要的是在挫折中能堅持到底,永不言棄,直至擊敗挫折。還記得劉翔永不言棄的速度嗎?還記得中國女排永不言棄的頑強嗎?還記得愛迪生永不言棄的勇氣嗎?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堅信挫折是成功前的考驗。能否經受得起考驗,不單單看你的本領,還要靠你的毅力,毅力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成功的事實告訴我們:永不言棄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精神,只有永不言棄的人才有勝利的希望。

16、從我懂事開始,受到的只有嘲笑,看著蜜蜂能在花叢中飛舞,我只能羨慕;看著小鳥能在天空翱翔,我只能自嘆;望著它們,我心中吶喊道:“為什麼,我是一隻又醜又討人厭的毛毛蟲?”我要擺脫這副身軀,我知道,唯一的辦法就是結繭。

最新高中寒假讀書筆記《三個火槍手》
2019高中讀書筆記(3) | 返回目錄

《三個火槍手》中的第二十八章,是個很富有戲劇性和令人開懷的章節。在這一部分,作者展示了他精巧的構思和高超的寫作技巧。

這章講的是達爾大尼央從英國歸來,沿途去見了波爾朵斯、阿拉密斯和阿多斯,並分別送了他們一匹好馬,自己也留了一匹。但是,不幸得很,當四個朋友再次見面時,四匹馬都沒有了。阿拉密斯賣掉了馬,波爾朵斯賭博輸掉了,而阿多斯不僅輸掉了自己的,也把達爾大尼央的馬輸給了別人。這樣,當四個人在酒店會面時,也不禁為他們自己的不約而同相對大笑。

除了情節上的有趣,這一章也生動的將各個人物的性格展現了出來。如波爾朵斯,他把馬輸給了兩個英國人,但嘴上卻不肯承認,說是賣掉了--不過買主少付了不少錢。

全書的特點也從這一章中表現了出來:語言詼諧、情節起伏,多用語言描寫,人物性格鮮明。

語言描寫是這一章乃至全書最成功的地方。人物語言代替了情節敘述,又是人物性格的最佳體現;愛慕虛榮的波爾朵斯,沉穩幹練的阿多斯,痴迷於宗教的阿拉密斯,還有關心朋友的達爾大尼央,他們似乎活生生的站在我們眼前。

高中《雷雨》讀書筆記
2019高中讀書筆記(4) | 返回目錄

篇一

初讀《雷雨》是因為高中的語文書上有雷雨的片段,那時候剛剛接觸戲劇就被情節里的人物所吸引了。當我一口氣讀完併合上最後一頁時,仰頭卻發現天上的星星也在對我慘白地笑著,而我的心,已如夜一般黑,夜一般重。

重讀《雷雨》時,吸引我的就不只是它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節了,而是劇本的思想。劇本反映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層社會生活的腐爛與罪惡。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於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專制、偽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被情愛燒瘋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著罪孽卻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還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這一切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有罪的,無辜的人一起走向毀滅。曹禺以極端的雷雨般狂飆恣肆的方式,發泄被抑壓的憤懣,毀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周朴園,故事的源頭,作為一個舊社會的資本家,言行所表現出來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圖和陰險狡詐。假如當初他沒有拋棄魯侍萍,那魯四鳳、繁漪就不會出現,那么周萍的兩段戀情就不會發生,那么慘劇也不會發生。可這只是個假設,事實上因為他的貪婪,他的無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導致悲劇的發生,但是到了最後,魯四鳳、周沖、周萍死了,魯侍萍、繁漪瘋了,魯大海不見了,唯獨他完整無缺。可我們知道事實上他失去了一切……

這個悲劇是因為封建主義家庭的權威不容他人打破,在封建權威的籠罩下,人們如同跌在沼澤里的馬,愈掙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沼澤里。掌權者也失掉了可貴的本真。周朴園生活在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斷層中。年輕時,他曾經試過跳出封建的束縛,追逐自由,真心地對待所愛的侍萍,然而他的懦弱使他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背叛了侍萍,飽受摧殘的侍萍便是這個社會的犧牲品。她沒有權力去愛她所愛,恨她所恨,而是將一切罪責都擔在了自己身上,這既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又是一位對封建權威的臣服者。

看了這本書,我最大的讀後感是:是時代和命運在扭曲的人性中塑造的這一齣悲劇。這就是我的雷雨讀後感。

篇二

曹禺在一九三四年發表四幕劇《雷雨》,劇本反映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層社會生活的腐爛與罪惡。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於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

四幕劇《雷雨》在一天的時間(上午到午夜兩點鐘)、兩個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廳,魯家的住房)內集中地表現出兩個家庭和它們的成員之間前後三十年的錯綜複雜的糾葛,寫出了那種不合理的關係所造成的罪惡和悲劇。它寫的主要是屬於資產階級的周家,同時又寫了直接受到掠奪和侮辱的魯家。《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結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變成了瘋子。劇本的這種強烈的悲劇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資產階級的罪惡和他們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而且引導觀眾和讀者不得不追溯形成這種悲劇的社會原因。這正是《雷雨》這一名劇深刻的思想意義之所在。劇中的人物不多,但作家對主要人物形象都通過尖銳的戲劇衝突和富有性格特徵的對話,作了深刻的心理描繪,他們都有鮮明的個性,每一個人物都顯示了他的作為社會人的豐富內容,以各自的遭遇和命運激動著人們的心弦。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都市裡,資產階級往往帶有濃厚的封建氣息,周朴園正是他們中間的代表。他既是尊崇舊道德的資本家,又是在外國留學過的知識分子。對於這個人物隱藏在“仁厚”、“正直”、有“教養”等外衣下的偽善、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及由此產生的罪惡,作家通過富有表現力的戲劇情節——例如他對侍萍的“懺悔”、對繁漪的專橫、處理罷工的手段等等,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魯貴是一個不識羞恥、趨炎附勢的奴才,在他和周朴園這兩個人物身上,作家所投射的憎恨是極為鮮明的。性格更為複雜和矛盾的一個人物是繁漪,在這個人物的塑造上,特別顯示了曹禺優異的藝術才能。繁漪是一個“五四”以後的資產階級女性,聰明、美麗,有追求自由和愛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熱情而孤獨,飽受精神折磨,渴望擺脫自己的處境而又只能屈從這樣的處境,正象作者所說,她陷入了“一口殘酷的井”。作家曾說:“在《雷雨》里的八個人物,我最早想出的,並且也較覺真切的是周繁漪”。作者用力刻劃了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她對周家庸俗單調的生活感到難以忍受,對陰沉的氣氛感到煩悶,對精神束縛感到痛苦,她要求掙脫這一切。在一定意義上她也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者。而劇本又使她在難以抗拒的環境中走向變態的發展:愛變成恨,倔強變成瘋狂。悲劇的意義於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作家曾說:“這類的女人許多有著美麗的心靈,然為著不正常的發展,和環境的窒息,她們變為乘戾,成為人所不能了解的。受著人的嫉惡,社會的壓制,這樣抑鬱終身,呼吸不著一口自由的空氣的女人,在我們這個現社會裡不知有多少吧。”強調形成這種悲劇的社會原因,同情象繁漪這樣人物的內心苦悶,當然都是應該的,但說她的一切是“值得讚美的”,她的心靈是美麗的,則表現了作家在著重控訴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對於人的摧殘和損害的同時,對這些人自身的弱點缺乏批判,並且給予了過多的同情。對繁漪是如此,對周萍也是如此,象周萍這樣一個具有蒼白空虛的懦弱性格、一切都打著他那個家庭出身的烙印的人,作者在他的結局的處理上,顯然表現了不應有的同情。周沖的年紀尚小,他生活在飄渺的憧憬和夢幻里,對現實缺乏深切的理解。這個年青人最後的慘死,不僅揭露了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同一切美好願望的對立,同時還暴露了這個封建性的資產階級家庭的罪惡。

除了精神上、物質上都依附於周家的魯貴以外,魯家其餘的三個人物都是屬於社會下層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魯媽和自己的女兒四鳳的幾乎相同的經歷,深刻地說明了在那個社會裡這些平凡善良的人物的遭遇和命運。雖然魯媽對有錢人懷著仇恨和警惕,但仍舊無法阻止女兒走上她所恐懼的道路。四鳳對社會現實是無知的,魯媽和四鳳是那樣純樸,容易受騙,因而她們母女的遭遇與繁漪、周萍不同,就更強烈地引起了人們的同情。魯大海這個人物雖然寫得還不夠豐滿,但作家對他賦予了很大的熱情,這是體現作家社會理想的形象。他粗獷,有力,最後《雷雨》中的那些人都毀滅了,他卻走向自己應該走的道路。魯大海的出現給作品的陰鬱氣氛帶來了明朗與希望。

由於作家主觀上對產生這些悲劇的社會歷史根源當時還缺乏科學的理解,把悲劇的原因解釋為“自然的法則”,認為“宇宙正象一口殘酷的井,落在裡面,怎樣呼號也難逃脫這黑暗的坑。”這種思想認識影響了作品反映現實的深廣程度,並且帶來一些思想上和藝術上的弱點。在《雷雨》的“序幕”和“尾聲”未刪之前,這種影響更為明顯。例如以性愛與血緣的倫常糾葛來展開戲劇情節的處理,不只有藝術上使人感到塑造的刀痕,甚至如作者所說“有些太象戲了”,而且也反映了當時作家對支配人類悲劇的力量的認識上的模糊不清。但由於遭遇對他所寫的生活非常熟悉,愛憎分明,劇中人物的真實刻劃,讀者或觀眾仍然可以從中看到這一悲劇的深刻的社會根源。《雷雨》在有限的演出時間內,成功地概括了一個資產階級家庭前後三十年的腐朽墮落的歷史。

寒假高中生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筆記
高中生讀書筆記1000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書筆記
最新高中讀書筆記大全
高中化學教師讀書筆記
1000字高中生讀書筆記:《超越自己》
高中《契訶夫短篇小說選》讀書筆記
高中我的寒假讀書筆記
高中讀書筆記摘抄
高中作文讀邊城後感筆記1000字
2018高中生學生寒假讀書筆記:讀《三國演義》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