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讀書心得

我們目前的教育仍離不開升學考試的指引與控制,教育教學多是由外部灌輸,這樣會使學生過於依賴教師,教師受考試的限制也不能真正地、全力以赴地培養、挖掘學生的能力,造成學生一出校門,就缺乏自己挖掘自己才能的自覺性。大部分人都沒有體驗到自己開發自己才能的喜悅。因此,教師不能只是知識的灌輸者,更應該是學生能力的培養者,應讓學生學會開發自己的能力,讓他們感受到創造的喜悅。

如何讓學生“會學”呢?我個人認為:放低姿態,給學生高起點。

首先,教師要擺正心態,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孔聖人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身上都有其獨特之處,只是我們常常忽視它。而作為教師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發現每個學生的亮點。不要羞於向學生學習,孟子老先生不是說過嗎?“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很多時候,我們習慣以教師的身份輕易否定孩子的那些“謬論”,並且善意的把一些固有的觀念強加給學生。孰不知,我們打消了多少孩子的積極性?一切不過是,我們的角度不同。因此,我們對事物的看法也不同。當我們感嘆白天很短的時候,美國人或許在感嘆夜晚太長。所以不要急於否定孩子的胡思亂想。多一些鼓勵,多一些理解,或許我們會發現,孩子的想法比我們想像的更可愛。

其次,換位思考,體會學生的世界。當你鼓勵學生為了一個美好的未來而努力的時候,可能,他更願意為一個蘋果而好好學習。這不是學生的錯。不同的年齡決定人的價值觀不同,不年齡段的人也有不同的需求。站在高處的人不應該只往前看,還要多蹲下身來看看腳下,甚至應多回頭看看。作為教師只有蹲下來,與學生平視,才能了解學生真正的需求,進而更好的滿足學生。不要盲目的灌輸給學生所有的一切,那樣只會讓學生消化不良甚至厭食。很多時候,最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再次,大膽放手,相信學生的能力。大膽放手,相信自己的學生會走得更好的!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選擇、親身體驗、直接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去“做事情”。

“我聽了,我會忘記;我看了,我會記住;我做了,我會理解。”不是嗎,學生們只有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他們的創造潛能才能夠充分地發掘出來,我們也才能夠造就出更多的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之才。古人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今,傳道、授業、解惑已經不再是教師職責的全部,教師於教學中重要的不是“授之以魚”而是“授之以漁”。

由此,我想到了杜朗口中學校長崔其升所說的話:“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策劃者、組織者、合作者;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角;教學的重點必須轉移,學會學習比掌握專門知識更為重要。”。杜朗口中學的課型模式是“預習”、“展示”、“反饋”,想想我們的教學,也無非是預習、教學和反饋,我們比他們少的學生的活動展示,多的是老師的喋喋不休,也不止是這些,我認為我們的教學取代了他們的展示,在成績上可能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但失去的卻是一種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叫做自信,這正是我們的學生所缺乏的。

放低姿態有利於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有利於創設一個愉快的教學氣氛,可以讓學生放鬆心情,帶著輕鬆愉快的情緒進入學習中。放低姿態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讓他們愉快輕鬆學習,有利於克服厭學的情緒,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只要教師在教學的策略上精心思考,把關鍵的問題、教學的節奏把握好,定能夠實現把課堂還給學生,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讓我們放低姿態,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真誠的心去教學,相信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古人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只要我們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和愛心,我們的教育的事業會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