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讀書心得5篇

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新課程"讀書筆記

----------談談合作學習

魚胡路國小  伍加彥

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學生的學習開始趨向於主動,合作,探究和創新,教師的教學表現則要求更加民主,靈活.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和小班化教學的推進,小組合作學習被廣泛套用於中國小教學實踐,現已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它的產生主要是出於克服傳統教學存在的"一言堂"弊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然而,由於一些教師缺乏對合作學習精神實質的正確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義,在教學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偏差.

下面的這些鏡頭在我們的課堂上經常可以見到:老師一發布合作交流的指令後,學生匆忙分組,每個人都在說話,可誰也聽不清其他人在說什麼;有的是學優生在唱獨角戲,一個勁地嚷嚷,而學困生只有充當聽眾的份了;有的學生茫茫然,不知所措;更有一些紀律較差的學生乾脆在自顧自玩耍……幾分鐘後甚至更短的時間,老師一聲令下"停",全體學生立即安靜下來.討論完畢被老師點名的學生一張嘴就是"我認為……"而有的學生則一問三不知.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合作有效嗎 表面上熱熱鬧鬧,而實際的教學效果到底怎樣呢 顯然這樣的小組討論其所以不能產生合作學習的效果,是因為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合作學習並沒有真正發生.

從目前課堂教學實踐來看,小組合作學習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分組不科學;時機不當; 時間不足; 教師指導不到位;評價不全面.深究其原因,關鍵在於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理論和策略的掌握不到位,以致出現合作學習僅僅成為一種時尚.但從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實施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注重形式,忽視實質,缺乏實效的現象.有的老師甚至把合作學習當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開課必用,有的則機械地把它作為好課的評價標準之一.

由於它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改善課堂心理氣氛,促進學生非智力品質的發展,在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改進教學質量等諸多方面實效顯著,因此很快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逐漸成為目前國際上採用的一種主流教學理論和教學策略.在美國,有眾多專門研究合作學習的教育機構,並且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促成了合作學習在理論和實踐上的蓬勃發展.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是一種依據整個小組的成績獲取獎勵,認可的課堂教學技術.它通過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助,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換為小組之間的競爭.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合作學習把班級看作是由幾個組組成的"個體",無論什麼形式的學習都以組為單位,因此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精神,儘可能減少兩極分化現象.

合理分組,最佳化組合.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存在著智力,能力,愛好等方面的差異.為了使他們能最大限度地互補學習,發展智力,培養能力,老師在分組時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力量均衡"的原則,人數以4——6人為宜,兼顧男女比例.當然,小組組成也可以是動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