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讀書心得體會:一個世界強國的復興

時間回到1793年,地點是距離北京150公里的熱河,出場人物是大英帝國國王喬治三世的全權代表羅德﹒馬戈爾尼。馬戈爾尼以給大清帝國皇帝乾隆祝壽的名義到此,真正的目的卻是一個中國人眼裡的革命性目標,與中國簽署一個貿易協定。他尤其要嘗試著,讓中國儘可能再開放幾個自由貿易港。

但是,馬戈爾尼得到的答覆卻是乾隆以詔書形式寫給英王的一封信,信中允許英國以附屬國方式加入中華文明圈,而英王關於互派使團和開放市場的要求尚未被提及就被否定了,信中寫道,“我們瞧不起技術戲耍,我們也不需要你們國家的手工業產品”。

在1995-1999年間任德國駐華大使的康拉特•賽茨看來,1793年是一個正在開始走下坡路的中華帝國的最後一次機會,“兩個陌生的世界在此相逢,各自都想向對方顯示,自己是何等的進步和文明。他們相逢然而卻錯過了接軌的機會。”

馬戈爾尼回國後寫的報告在歐洲迅速傳開,向昔日歐洲推崇中國的情節潑了一盆涼水,而中國也坐失了與工業革命和現代化的歐洲接軌的最後一次機會。

面對歐洲的快速發展,中國卻一無所知地停滯在那裡不動了,直到22024年後,1978年,鄧小平打開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中國人才通過“真金白銀”的好處理解了西方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貿易使雙方得到好處。英國在19世紀以此理論為基礎單邊取消了自己的貿易限制,中國則在加入wto後以內外力結合的方式加速這一進程。

以上是賽茨著作《中國——一個世界強國的復興》中的故事,這是一部被《德國財經時報》譽為“十多年來反映中國的最好的著作”。該書2024年在德國出版後,德文版已再版了十次,累計銷量達500多萬冊。

賽茨先生1934年出生,先在德國學習古典語言學、歷史、哲學,後在美國福勒策學院學習國際經濟和政治,他曾任外交部長根舍的政治秘書及外交部政策規劃司司長12餘年,隨之先後出任駐印度、義大利大使,繼1995-1999年任駐華大使後,又出任駐日本大使。這樣的學識和經歷保證了《中國——一個世界強國的復興》的成功。

德國人是最講究邏輯的民族,而理性、客觀、簡潔正是賽茨作品的優勢。他的作品講述了中國的發展史,即中國從16世紀之前世界上最發達的文明,到經歷了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的崩潰,以至到當今重新崛起的過程。而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被賽茨描述的清晰、簡潔,不僅結構完美,而且語言文雅、史料周全、評述貼切。

由於作者的目標遠大,以至於你把作品當成一部《簡明中國近現代史》也不為過。但是,簡潔的文風和深刻的抽象能力,使得賽茨可以抓住要害,把握其作品主旨所需要的內容。

該書由五個部分組成:第一部介紹古老中國富有盛名的歷史,她數百年間在國家經濟、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諸方面作為世界最進步的文明國度的輝煌時期;第二部是關於中國在19世紀那最災難深重、最難以敘說的衰落;第三部講述在毛澤東的領導下,重新站立起來的新中國;第四部是鄧小平時代,那是中國創造經濟奇蹟的階段;第五部是xx時代,是繼承鄧的遺產,進行最艱難的改革並且把國有企業逐步導入市場經濟軌道的階段。

為了解釋一個強大的國家為什麼會在22024年前衰落,為什麼會在22024年後復興,賽茨把研究的架構拉得很長,而且還專門拿出一章來分析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倫理道德”,“一個靠倫理道德的凝聚力治理的國家”,賽茨的研究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文化並不具備侵略性。

研究了儒家文化和中國宋代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後,賽茨的結論是“市場經濟和工業社會與儒家的道德和統治體系並不協調”,這導致了中國在152024年這個人類歷史的重要分界點上沒有走出另一條道路。同時,他甚至由北宋王朝被區區600萬人的女真族滅亡,得出了“儒家道德及其管理體制中的第二個弱點”:無力抵禦任何軍事力量,懷著一種和平主義的信念,認為憑藉自己的道德優勢足以抵抗任何來犯之敵。

賽茨的作品在德語世界已經獲得了聲譽和歡迎。其實,對中國讀者來說,更應該閱讀這樣一部外國人視角的中國“大國史”。讀完此書,可以得到的最大感慨,應當是德國人理性的思維方式和客觀的研究視角。

而這兩樣東西,似乎是中國人傳統中所不足的。因此,儘管對中國的歷史我們也許熟悉得多,但是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自身的民族情結,很可能讓我們失去了很多原本應該對自身有所助益的結論,這也正所謂是“只源身在此山中”。歷史是一面鏡子,外國人寫的中國歷史是一面多棱的鏡子。

賽茨在其作品的最新中文版本序言中還對中國寄予了新的希望,“現在的中國已經發展到了這樣的程度和規模,以至於它為自己也為整個世界提出了一項這樣的重大任務:要以新強國的姿態和平地加入到世界體系中。在共同維護世界和平、消除恐怖主義、維護環境和形成平等而穩固的經濟關係諸方面,中國不僅要有責任感,而且已經開始行動起來”。

更重要的是,賽茨對如何應對中國的大國復興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陳舊的工業和技術強國必須有意識地讓位於新的強國,這在經濟領域就意味著,面對“中國的挑戰”不是憑藉貿易保護主義去維護本國的勞動市場,而是要靠大規模的結構改變來適應發展。

更多文章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學前教育
讀書心得體會範文:教育新理念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給教師的建議》
2024年4月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2024年教師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例
2024年3月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2017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讀《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有感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讀《做不抱怨的教師》有感
《你在為誰工作》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歌德談話錄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範文
2024年讀書心得體會:左手沉思錄右手智慧書
讀書心得體會範本:海底兩萬里
老人與海讀書心得體會300字
2017家庭讀書活動的心得體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