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黨建工作總結

三、建立健全社區工作機制,加強社區黨的建設,為建設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一)加強民主管理機制,1、不斷建立健全社區“兩委”的日常工作制度,規範社區工作。對社區“兩委”工作人員進行明確分工,做到社區工作人員配置合理,專兼職比例適當;規範社區各種組織,真正做到劃分任務明確,責任到人,保障有力,確保社區各項工作得到有效落實。2、建立“社區-片區-樓棟”黨組織管理體系,把事情沒一個黨員都納入一種三位一體的網路管理之中。使我們對黨員的管理無處不在。3、社區為了暢通民意反映機制,舉辦“市民論壇”、設立“民聲熱線”、開通黨建網站、開展民主評議。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打開了居民民眾的心扉,拉近了與居民民眾交流的距離,從而架起了社區與居民民眾溝通的橋樑。(二)、落實民主決策,加強民主管理。社區在重大事項面前通過召開社區居民會議或者召開居民代表大會,廣泛收集、徵求意見,按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決定事項。加大對社區黨務工作,居務工作分開,黨費收繳、帳目公開的力度,使讓居民民眾了解社區全面工作。建立社區民主評議幹部制度,讓社區居民廣泛參與對社區工作人員的監督,不斷提高社區人員的工作水平和為居民民眾服務的水平。同時社區針對形式發展和任務變化,建立了社區調整和應急機制,能在社區出現緊急情況,適時對工作作出調整、採取措施、積極應對,確保社區各項任務全面完成。(三)、充分挖掘社區與單位的黨建、共建資源。充分發揮社區共建單位的優勢,整合黨建資源,在他們的支持幫助下,深入開展社區全面工作。定期召開會議,商討社區建設大事,形成黨支部在社區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確保黨的各項任務順利完成。

四、加強社區全面建設,提高社區服務水平。

抓服務,上水平,讓居民民眾在社區建設中得到最大實惠,增強黨組織的親和力、吸引力。我們始終堅持把服務民眾作為社區黨建工作的基本立足點,依託“社區—小區—樓棟”管理模式,精心構建社區服務網路,切實解決居民實際問題,讓居民民眾成為社區建設的最大受益者,增強了當組織的親和力和吸引力。

第一、提升就業服務水平。我們始終把解決就業問題作為一項重要民心工程來抓,在轄區內大力開展“三能”(提高社區幹部就業服務能力、下崗人員就業創業能力和進城農民務工經商能力)建設活動。社區不斷健全社區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對社區困難群體的就業服務,依託四個大型市場和大型企業,與13個轄區民營企業建立了勞動力供求網路,建立了勞動力資源庫,並及時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就業崗位。對轄區“4050”、“雙失雙下”等就業困難人員實行“一人一卡一網”式動態管理,跟蹤服務,做到“崗位送到家,就業在門口”,基本形成“你要就業我有崗,你有崗位我有人”的格局。通過建立一個幫扶困難群體的服務視窗,一支幫扶困難群體的服務隊、一條幫扶困難群體的服務熱線,一個幫扶困難群體的網路,提供“細心建立台帳,“誠心”開發崗位,“熱心”強化培訓,“愛心”援助就業等措施為就業困難群體提供人性化、面對面、心貼心服務。新開發適用性崗位共148個,社區安置“4050”人員6人,安置外來勞動力30人。組織下崗失業人員53人參加培訓,其中參加syb培訓有3人。為下崗失業人員辦理失業證7本,辦理再就業優惠證6本。同時為下崗失業人員能更好的享受政府惠民政策,今年為6人申領辦理社保補貼達1058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