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讀後感:讀如果我當老師有感

讀《如果我當老師》有感三棵榆樹鎮中學姜志鵬近日讀葉聖陶先生的《如果我當老師》後愜意少了,慚愧多了。我覺著離先生要求的老師還有差距。‚我如果當中學教師,決不將我們行業叫做教書,猶如我決不將學生入學的事情叫做讀書一個樣。‛是的,我比學生,不過年紀長一點兒,經驗多一點兒罷了。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而不是手把手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課堂的模式可以多種多樣。在學生自學的時候,我驚喜地發現課堂上沒有閒著的學生,只有閒著的老師。這樣,老師就有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後進生,去發現課堂存在的問題,甚至去思考學生的思想動態。若有人問我是乾什麼的。葉老先生回答得好:‚幫助學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經驗。而決不說教書。‛‚我不怕多費學生的心力,我要他們試讀、試講、試作探討、試作實習,做許多的工作,比僅僅聽講多得多,我要教他們處於主動的地位。‛大家試想想,叫我們去聽一節課,如果滿堂灌,我們都受不了,何況是學生。而且學生一天要聽七節課,這是多么殘酷的事,經過一段時間‚先學後教‛模式的探索,我發現學生的表達能力加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厚了,課堂的氣氛更熱烈了,我甚至允許小組成員為一個問題大聲地爭論,看到學生為了小組競賽熱烈討論,甚至逼迫小組內不想讀書的夥伴進行記憶,那一刻真的很欣慰。後進生因為答對了一個問題,小組歡呼,後進生倍感鼓舞。在這樣的課堂,找不到不會讀書的學生,只看到一群為了某個知識點興奮激動的聰明可愛的學生,很多時候,我都差點走不出教室,因為比賽結束了,學生卻不願意下課,要求再來幾題。‚我要作學生的朋友,我要學生作我的朋友‛我的課堂,也是學生的課堂,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情緒是會互相影響的。因此,我總是把最積極快樂的一面展示給學生。當學生想睡覺時,我會冒出一兩句笑話,當學生調皮搗蛋時,我還是用笑話讓他們笑著回歸課堂。‚你希望學生怎么待你,你也要怎么待學生‛這是我的教育格言。我相信,現在的學生都是非常聰明的,他們能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真誠與關愛。‚我想‘教育’這個詞兒,就粗淺方面說,‘養成好習慣’一句話也就說明了它的含義。無論怎樣好的行為,如果只表演一兩回,而不能終身以之,那是扮戲;無論怎樣有價值的知識,如果只掛在口頭說說,而不能徹底消化,舉一反三,那是語言的遊戲;都必須化為習慣,才可以一輩子受用。‛好習慣使人終身受益,這一點我們都知道,所以我們平時注重培養學生聽課、發言、作業等學習方面的好習慣。我想,單注重這方面還遠遠不夠。作為語文老師,不能把教識字、教讀書認作終極的目標,應該由此為手段,培養他們思考的好習慣、舉一反三的好習慣,並進一步養成語言的好習慣。另外,良好的姿勢,全神貫注的做事認真的習慣;細緻、一絲不苟;鍛鍊身體的習慣;閱讀等等,也是國小生很重要的習慣。而最重要的可能是,真正把習慣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育目標,而不是作為提高學習成績的手段。‚學生頑皮的時候,或者做功課顯得很愚笨的時候,我決不舉起手來,在他們的身體上打一下。打了一下,那痛的感覺至多幾分鐘就消失了……然而這一下不只是打了他們的身體,同時也打了他們的自尊心;身體上的痛或紅腫,固然不久就會消失,而自尊心所受的損傷,卻是永遠不會磨滅的。我有什麼權利損傷他們的自尊心呢?‛說得多好呀,孩子的心靈是十分脆弱的,為師的一時衝動,用尖酸刻薄的語言,或者是粗暴的動作對待學生,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傷害,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給他的一生蒙上陰影。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佳句,值得我們共勉:‚教育——這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而言,就在於讓兒童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教師不經意間的疏忽驚嚇了孩子,我童年時就切身的體會。因此,我常提醒自己,他們還是孩子,調皮是他們的權利,我也有過小的時候,我也有過貪玩的時候,這樣將心比心,我就不會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調皮的學生,會用我的熱情,我的關愛,我的體貼,輕輕扣開他們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