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語文”QQ群首次觀課議課活動發言稿

3.面向全體:課堂教學極易於演變為個別優秀學生展示的舞台。這可以說是課堂教學的先天不足。怎么解決這樣的問題呢?我們可以打破整體推進的線索和格局,讓小組活動介入進來。這裡說的小組學習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這樣才能做到所有學生整體發展。許老師在教學中設計了多次的小組學習環節。學生自主選擇話題,共同討論,互相提問,補充,商討。學生有話題,有分工,有過程,有分享。老師深度參與,傾聽、點撥、積極地干預。我很贊同剛才一位老師所說,應該關注到表達能力不強的學生。既然分成小組,就應該是所有學生都能參與的,是學生真正願意討論的話題,是富有成果的交流。

4.二度提升:很多時候,我們精心設計一個教學環節,一次語言訓練,當學生完成之後,學習就結束了。其實,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和提升才剛剛開始。難得的是,許老師先讓學生原生態地說,接著交流分享,然後老師提煉出方法,最後學生借鑑同伴言說時的成果,運用老師指導的方法二次練說學生二次練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定是在提升。因為他有了原生態的粗放言說作為基礎,同時有了同伴講述內容的同化與順應,再加上老師方法的滲透,此時,訓練的起點更高,收效更大。課堂上幾位學生二次練說之後的表達,明顯比第一次要高許多。他們知道如何關注故事的條理與細節,說出自己獨特的思考與感悟。

5.有的放矢:我個人以為,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具有某種共通性。無論是口語表達還是書面表達,其目標都是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許老師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音響素材,創設了真切的生活情境。最難得的是,這些聲音和它背後的情境都是學生所熟悉的,易於激發學生生活的記憶,引起情感的共鳴。當生活在課堂上復現時,學生就不愁無話可說。這就解決了“言之有物”的問題。老師在學生自由表達的基礎上不斷引導學生將事情的前因後果說清楚,做到言之有序。同時,提醒學生針對生活中的現象作出自己的思考與判斷。這實際上是引導學生養成“言之有情”“言之有理”的習慣。

總的來說,這節課的教學是非常成功的!它的意義不僅是讓我們分享了許老師精巧的教學設計,精彩的實施過程,同時也引發我們對於語文教學,特別是口語交際教學的深度思考。我想用幾句話表達我在聽課過程中的隨感。

1.說出來才是硬道理。只有學生願意說,敢於說,一切指導才有了意義。這一則需要我們智慧地設計話題和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用話題本身的趣味性與豐富性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二則是充分地激勵學生,讓他們說的欲望得以持續。

2.全體參與,效率才有可能發生。我們要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尤其是那些語言表達上的“弱勢”群體。他們一次有意義的參與,可能會影響到他很長一段時間,甚至一生的語言狀態和表達習慣。

3.教師的指導不是展示而是責任和擔當。教師應在學生表達的瓶頸處給學生一個突破的方案,在學生憤悱不開,欲言而不能時,給他一個向上的力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並不是漠視教師的作用,其責任與擔當就體現在對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起到“致命”的作用。這節課中,許老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說出細節,再轉換角色,作為主人公來說。同時提醒學生:“最美的聲音不是華麗詞藻的堆砌,而是真實地表達。”從而,引導學生要說真話,抒真情。

4.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不要因為訓練,就把語文教學搞得刻板而痛苦。語文教學要追求一種境界,那就是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參與,體驗並提升。不期然而然方為高格。

5.真誠是言說的前提。只有教師寬容地面對學生真實的表達,學生才能真實地敞開自己的心扉。教學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對話。當許老師動情地講述自己兒時的成長經歷時,我被打動了,我相信,學生也被打動了。也因此,課堂上才有了學生對自己生活的真實講述。

6.虛實結合,撫今追昔讓課堂更舒展,更豐厚,也更有味道。教學不僅僅是就文講文,就話題說話題,而應該更開放,更多元。有訓練之實,也有想像之虛;有眼前之實,也有過去與未來之虛。這樣的課堂方和諧,動人,讓人著迷。

7.語言的發展是個緩慢孵化的過程。我們急不得,卻也一刻也放不得。日有所練方能日有所進。我們每天既要讓學生常態地說,也要常態地寫。會說未必會寫,會寫未必會說,二者可以互為轉化與促進。每個學生每天都有說與寫的練習,那將功莫大矣!然後我們要做的就是守望。靜待學生語言的蛻變與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