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設講話

二是宣傳廣、氛圍濃

在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中,全市上下把宣傳發動列為工程建設的第一道工序,在主要幹道顯眼位置樹立永久性大型宣傳牌50餘塊,在省級以上媒體刊登宣傳稿件60餘件,南昌日報對全市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進行跟蹤報導,南昌電視台開闢專欄,在《每日新聞》以滾動字幕播報等形式宣傳“一大四小”工程,市、縣(區)都定期編印了《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工作簡報》,市林業局還編印了《南昌市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主要樹種及栽培技術》手冊近萬份下發到民眾手中,各縣(區)、鄉(鎮)還通過散發《致農民朋友的一封信》,在街區、村舍、道路兩側等掛橫幅、出專欄、刷標語等形式大力宣傳“一大四小”。通過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各種媒體和其它各種方式加大工程建設的宣傳力度,為工程建設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使我市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家喻戶曉,出現了“三多”現象,即找林業部門諮詢的人多了、要樹苗的人多了、參與工程建設的企業、大戶多了,全市上下造林綠化的熱情空前高漲,“一大四小”工程建設成為了廣大民眾的自覺行動。

三是機制新、力度大

工程建設中,各地不斷創新機制,牢固樹立市場化取向,把林改的做法從山區引入平原,並根據我市林業發展特點,把通道綠化、村莊綠化、農田林網、河渠灘涂等作為工程實施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特色所在。在全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中,通道綠化兩側按標準全部預留了生態建設用地,在充分尊重原土地所有者意願的基礎上,堅持“不改變土地權屬、不改變土地農業用途、不損害民眾利益”的原則,落實綠化用地5萬餘畝;各縣(區)還通過招標、拍賣、租賃等形式落實機耕道、溝渠路堤和灘涂地等綠化用地10萬餘畝,並簽訂造林綠化用地租賃協定,確保林農得利,民眾滿意,很好地解決了“樹往哪裡栽”的問題。與此同時,為杜絕以往“年年種樹不見樹,年年造林不見林”的現象,全市把落實投資主體、施工主體、協管主體和養護主體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市林投公司由市本級財政出資作為業主和投資主體,承擔了市域內12條高速、國省道及經濟幹線的通道綠化;造林企業江西省高氏林牧有限公司依託油茶示範基地,在進賢縣下埠集鄉栽植1.5萬畝高產油茶;江西中林公司在進賢縣13個村農田林網栽植楊樹、泡桐46.214萬株;造林大戶譚有銀承包新建縣厚田鄉西門村農田林網栽植楊樹1200畝,一批企業和大戶相繼在我市租賃承包造林。全市各級還採取“財政資金主導、部門資金整合、社會資金引入”的模式加大對工程建設的資金投入,總投入達8.55億元,其中:各級財政投入1.8億元,市、縣兩級整合新農村建設、農業開發、蔬菜基地建設、小城鎮建設、土地整理、造地增糧、礦山修復等項目和部門資金0.85億元,造林企業和大戶投入5.9億元。由於全市多方籌資,基本解決了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資金問題。

四是措施實、亮點多

為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市委、市政府在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基礎上,經市領導深入基層、鄉村調查研究,反覆徵求縣區、部門意見,在全省第一個制定出台了《南昌市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實施細則》,解決了實施這項工程的長效機制。與此同時,各縣也根據自身實際相繼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如南昌縣財政按每年每株0.5元的標準對村莊綠化成活率達85%以上的林木管護費用進行補貼,連補3年;灣里區對在通道兩側利用荒地建設苗木基地的每畝補貼200元;新建縣對成活率在85%以上的通道綠化每公里獎勵1000元,村莊綠化每個獎勵5000元,片林每畝獎勵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