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解讀十三五規劃綱要全文

會議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其他不可忽略的要點:

一個奮鬥目標:到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兩大戰略: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

三個基礎: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四大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

四大發展關係: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六大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

八大轉變: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成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區域經濟: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壯大若干重點經濟區

巨觀調控: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

養老金全國統籌: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

開放體制: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先進制造基地和經濟區: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推進雙向開放,支持沿海地區全面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培育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和經濟區,提高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水平。

生態發展: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拓展閱讀

省發改委牽頭召開全省“xx”規劃基本思路座談會,傳達國家“xx”規劃工作創新專題培訓會精神,聽取各市介紹本地區“xx”規劃基本思路編制情況,並對省“xx”規劃基本思路提出意見和建議。副主任余群主持會議,全省十六市發展改革委參加會議進行了討論。省發改委要求全省各市XX年1月底前將本市“xx”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思路報省發改委。現將會議主要精神匯報如下:

一、國家“xx”規劃工作創新專題培訓會主要精神

11月3日至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京組織召開“xx”規劃工作創新專題培訓會。副主任徐憲平出席會議並講話,他指出,“xx”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時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時期,編制一個好的規劃對於引領完成這些重大任務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研究起草“xx”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思路,明年初將向黨中央、國務院匯報,基本思路是中央和地方黨委對“xx”規劃的建議及《綱要》的基礎,當前須從理清基本思路開始,紮實推進。

“xx”規劃編制要按照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重點關注和研究五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針對外部環境的變化,研究經濟治理體系面臨的重大變化、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對我們的影響。二是針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出現,研究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主要目標。三是針對發展動力變化,研究加快發揮創新驅動的新動力作用。四是針對長遠發展需要,研究強化生態環境的建設與保護措施。五是針對改善民生髮展目的,研究促進經濟社會包容和諧發展的重點任務。

“xx”規劃編制要突出四個方面的創新。一是要加快和深化規劃的前期研究。二是在起草和推進過程中要強化規劃之間的銜接、協調,XX年爭取出台發展規劃法,把規劃編制納入法制軌道。三是認真梳理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增強規劃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四是積極探索規劃編制的方式、方法創新。

二、省“xx”規劃思路基本要點

“xx”時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五年,也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轉變的關鍵五年。

(一)安徽“xx”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

世界經濟艱難復甦,國內環境深刻變化。一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二是改革、開放、創新深入推進,三是可持續發展任務艱巨,四是各類挑戰與風險增多。

希望與困難並存,我省總體上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未來面臨的積極因素:一是改革從系統謀劃轉向全面實施,有利於激發發展活力,二是國家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加快推進,有利於增強我省產業核心競爭力,三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城市群和“一帶一路”建設全面推進,有利於開創開放合作新格局,四是國家區域戰略全覆蓋,有利於我省區域協調發展,五是中西部唯一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省建設,有利於加速釋放內需潛力。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一是發展不足、結構不優、經濟循環不暢,二是要素比較優勢趨於弱化,三是需求不足尤其是投資下降將加大經濟下行壓力,四是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強化,五是社會矛盾更加凸顯。

(二)“xx”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xx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尊重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緊緊抓住長江經濟帶建設和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的歷史機遇,以改革創新開放為動力,著力推動要素質量提高和有效配置,著力推動結構最佳化和效益提升,著力推動民生改善和社會進步,著力推動生態文明和文化繁榮,走包容、均衡、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加快把後發優勢和發展潛力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轉變,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了決定性成果,努力保持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勢頭,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為打造“三個強省”、建設美好安徽奠定堅實基礎。

基本原則:改革引領、創新驅動、開放帶動、綠色發展、包容和諧

(三)“xx”發展主要目標及其初步考慮

“xx”時期全省預計年均增長8.5%左右,到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達3.8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領先中部。

經濟結構更趨最佳化、城鄉區域更加協調、創新能力更加充沛、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成效、開放合作水平全面提高、社會建設水平明顯提高。

(四)“xx”時期主要任務

“xx”要聚焦事關全省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領域,著力增強改革創新開放“三大發展動力”,著力拓展產業、城鄉區域、信息“三大發展空間”,著力強化基礎設施、社會建設、生態建設、文化建設“四大發展支撐”,努力實現更具科學、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發展。

1、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加快釋放制度紅利。

2、以國家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為核心,不斷提升創新驅動力。

3、以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著力構築江海陸大開放格局。

更多

4、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現代產業體系

5、以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引領,更好統籌城鄉區域發展

6、以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重點,大力實施信息安徽戰略

7、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落腳點,著力提升社會凝聚力

8、以基礎設施網路化、現代化為方向,進一步強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作用

9、以建設生態強省為載體,紮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10、以建設文化強省為依託,顯著增強區域軟實力

三、我市“xx”規劃初步構想

(一)發展基礎

“xx”以來,我市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堅持實施“工業強市、生態強市、文化強市”三大戰略,以“四個中心”建設為目標,積極落實“工業倍增計畫”,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

(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機遇:一是改革紅利不斷釋放的機遇。二是區域政策疊加影響的機遇。三是戰略性新產業突破發展機遇。四是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的機遇。五是“一江兩岸”進一步融合的機遇。

挑戰:一是經濟發展質量不高。二是產業結構不優。三是區域競爭更加激烈。四是人口面臨質、量雙重壓力。五是改革涉及的利益關係將更為複雜。

(三)發展戰略和目標考慮

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圍繞以現代產業體系為特徵的生態宜居城市的定位,深入持久打好城市提質、產業攻堅、文旅升溫和生態建設“四大戰役”,大力實施產業轉型、創新驅動、城鄉統籌、開放帶動、生態文明戰略,努力建設智慧馬鞍山、實力馬鞍山、綠色馬鞍山、幸福馬鞍山,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發展戰略:產業轉型、創新驅動、城鄉統籌、開放帶動、生態文明

總體目標:到“xx”期末,具有馬鞍山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成、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生態環境進一步最佳化、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堅持“以現代工業文明為特徵的生態宜居城市”的定位,著力將我市打造成“兩個基地、三個中心”,即:先進制造業基地、節能環保裝備供應基地、江海聯運樞紐中心、運動健康休閒中心、綠色食品供應中心。致力於建成產業最佳化、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生態宜居城市。

重點圍繞經濟發展、民生改善、資源和環境三個方面提出發展指標和主要目標。

(四)重點工作

立足全面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xx”把握轉型升級這“一條主線”,緊扣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產業轉型與新型城鎮化這“兩項融合”,激發改革、創新、開放“三個動力”,明確五個落腳點,努力把馬鞍山建成全省經濟更富裕、文化更富足、環境更優美、生活更宜居的皖江地區中心城市。

1、把握產業、城市、社會轉型這一條主線:依靠產業轉型升級,在不斷提升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形成高端裝備製造、文化旅遊、社會養老新的經濟成長點,促進全市三次產業協調發展,以產業發展為城市發展奠定基礎;結合新型城鎮化進程,從城市格局、基礎設施、產業分布、公共服務、區域協作等方面著手,力爭城市轉型升級,以城市發展為社會發展鋪平道路;以產業、城市轉型升級為條件,統籌“一江兩岸”、城鄉之間,以各項社會事業建設為抓手,協調好生態、文化、經濟等各方面因素,最終實現社會發展的轉型升級。

2、緊扣兩個融合:一是產業融合。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各類產業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新興業態不斷湧現,各類產業相互融合,共同發展成為經濟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促進各產業之間的融合是我市“xx”期間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傳統產業同新興產業融合,加快鋼鐵、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等主導優勢產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加大裝備製造業的新技術和智慧型化水平,著力打造鐵基新材料高技術產業鏈,以創新為驅動,大力發展各類戰略新興產業;二是三次產業融合,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攻方向,推進農業現代化,促一產向二產延伸,以“一基地四園區”建設為抓手,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加快二三產業融合,以金融、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為線索,串聯三次產業,實現各產業聯動發展。二是產城融合。產城一體化是我市發展新型城鎮化的內在要求,堅持“組團式、格線化、田園城市”發展模式,以發展縣域經濟為突破點,把中心城鎮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形成特色經濟,“以城帶產、以產促城”,壯大主導產業,整合提升園區,綠色集約發展,完善城鎮功能,做好各類生活性服務業及社會事業發展,協調好生態保護、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社會進步之間的相互關係,努力塑造“實力鋼城、魅力詩城、活力綠城”的城市新形象。

3、激發三個動力:一是全領域改革。“xx”期間,我市要把深化改革和打造馬鞍山發展新優勢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加大先行先試力度,大力推進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改革,充分激發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全社會的積極性、創造性。以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體制、土地管理體制、產業發展體制、金融財稅體制、統籌城鄉發展體制等改革為重點,推進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大國有經濟改革力度,完善鼓勵中小企業加快發展的體制和機制;繼續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通過改革體制機制,為釋放經濟活力提供新動力。二是全社會創新。xx期間,我市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積極謀劃爭取國、省級的區域性創新平台、打造區域創新中心。一要結合我市優勢和特色,依託龍頭企業、科創企業和研發機構,謀劃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和科技創新項目,爭取列入省級以上目錄,比如鋼鐵製造、智慧型製造、大數據套用、高新技術產業化等;二要適應創新驅動需要,通過政策創新和平台載體建設,吸引集聚一批高層次創新領軍人物和高技能人才,強化對創新驅動的支撐;三要最佳化創業創新環境,包括科技金融體系、成果轉化機制、公共服務平台、創新聯盟組建、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等。三是全方位開放。緊緊抓住長江經濟帶戰略發展機遇,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面升級合馬、馬蕪、寧馬等區域合作力度,深化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合作,提高區域合作能力和水平。加快融入長三角城市群,全面提升跨區域產業分工合作水平,促進我市產業升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建設一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點,聯結一批境外經貿合作項目,積極參與國內市場份額拓展,更好實現“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戰略目標。積極謀劃爭取國外貸款項目,支持我市產業升級、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

4、明確五個落腳點

①推進“文旅活市”構建消費需求升級切入點

適應消費結構升級和健康消費趨勢,以市場為導向,理順發展機制,以“休閒、健康、運動”為主題,建設“一江兩岸”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文化旅遊發展新格局,滿足城鄉居民健康服務需求。以濮塘文化創意產業園、馬鞍山軟體園、汽車文化園等為基地,建立馬鞍山創意文化聚集區。大力發展觀光旅遊、休閒度假和鄉村旅遊業,構建一帶四片區空間布局。加快培育發展健康服務產業,到2024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

②發展信息經濟構建產業轉型升級著力點

以信息化帶動產業化,以提高企業整體素質、綜合競爭力和推進創新城市建設為目標,加快推進企業信息化進程和企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著力從區域、行業、企業三個層面加快推進信息化與三次產業深度融合的示範體系建設。加快引導新一代網際網路和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對接;積極引進國內外網際網路和信息技術領域的企業和團隊;開展支持新經濟推廣套用的重大專項,培育面向新經濟的投融資機制創新,形成“新經濟+基地+基金”的載體模式;完善涵蓋新經濟的企業服務及扶持體系,轉變政府公共服務和行業管理方式,積極創造有利於創新的寬鬆氛圍,需要鼓勵創新、容忍失敗、減少規制的基礎環境。

③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港口經濟突破點

充分發揮我市擁港優勢,通過整合港口資源,科學規劃港口發展,實施信息、暢通、通關、要素、引智、合作、升級和轉型“八大工程”,按照適度超前、體系完整、功能配套、布局合理的要求,加快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突出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城際軌道、內河運輸等建設,構建比較完備的綜合交通體系,同時注重提升水運保障水平和推進綠色水運發展來打造綜合港口體系。大力推進臨港產業集群發展,科學規劃臨港產業空間布局,實施“無水港”戰略、大力發展遊輪產業,加快形成臨港產業集群。積極實施合作工程,做大經濟體量,構建便捷暢通高效的城市立體交通網路,加快推進鄭蒲港新城建設,打造更有競爭力的港城發展軟環境。

④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構建和諧民生出發點

著力完善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積極推進創業就業,建成全國創業城市。推進各類各級教育均衡協調優質發展,規範發展學前教育,鞏固提升義務教育,大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重視發展職業教育,打造特色職業教育品牌,支持本地高等院校加快發展;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文體服務設施網路;加快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努力擴大城鎮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覆蓋面;切實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抓好人民民眾關心的社會治安、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等突出問題,妥善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群體性、突發性事件,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⑤加快生態市建設構建可持續發展支撐點

依據生態功能區劃,實行分區控制性發展,不斷最佳化城市和產業空間布局,統籌生態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降低資源型產業比重,發展循環經濟、再製造產業。全力抓好污染治理,重點做好流域水污染治理、飲用水安全保護、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城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建設環境保護與生態環境體系。構建生態安全格局,加強建設城市主題功能區間、城鄉間過渡區域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保護生態系統健康運行。提升生態自覺意識,發展低碳消費,鼓勵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