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管理工作方案

因排污危害水工程安全的,河道主管機關有權責令排污單位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排污單位負責修復或賠償。

第二十六條 開發利用河道管理範圍的水、土資源,應符合江河綜合利用規劃,不得影響防洪安全,不得損壞堤防和水工程。

河道灘地不得占用,確需臨時占用的,應當經當地河道管理單位同意,嚴格控制占用時間,並按規定向河道管理部門繳納占用補償費。

第五章 河道清障

第二十七條 下列阻水障礙,必須限期改建或者予以清除:

(一)嚴重束水危及安全泄洪的橋樑,未經批准在河道內修建影響安全泄洪的碼頭、棧橋、泵房、船台、渡口等;

(二)河灘地上的圍堤、圍牆、房屋、高桿植物(防浪林除外)及其他阻水建築物;

(三)河灘地及行洪區內修建的影響行洪安全的道路、渠堤;

(四)河道內棄置的礦渣、砂石、煤灰、垃圾、泥土等;

(五)河道內堆放的影響行洪的物料,設定的攔河漁具,沉置的船、排筏;

(六)按規定需要剷除、鏟低的生產圩堤;

(七)其他影響河道安全泄洪的阻水障礙物。

第二十八條 長江乾堤、5萬畝以上圩口堤防堤身及護堤地內已有的各類危及防洪安全的建築物必須限期拆除。

第二十九條 對河道管理範圍內的阻水及危及防洪安全的障礙物,按照“誰設障,誰清除”的原則,由河道主管機關提出清障計畫和實施方案,由市、縣(區)防汛指揮部責令設障者在規定的期限內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市、縣(區)防汛指揮部組織強行清除,並由設障者負擔全部清障費用。

第六章 經 費

第三十條 河道堤防的運行管理費用,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負擔的原則,由市、縣(區)、鄉(鎮)人民政府分別列入年度財政預算。

第三十一條 受益範圍明確的防洪工程,河道主管機關依據規定向受益區的工商企業、農場、城鎮居民和個體經營者,收取河道工程修建維護管理費。徵收辦法及標準由市河道主管機關會同市財政、物價部門另行制定。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二條 建設項目占用河道管理範圍內的土地、設施或損壞河道工程的,建設單位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補償。

第三十三條 在河道管理範圍內采砂、取土等,必須向河道主管機關或河道管理機構繳納河道管理費。

第三十四條 河道主管機關收取的費用,納入同級財政統一管理,專項用於堤防工程的維護、管理和設施的更新改造,結餘資金可連年結轉使用,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截留和挪作他用。

第七章 罰 則

第三十五條 在河道管理範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的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據職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拆除違法建築物、構築物,恢復原狀;逾期不拆除、不恢復原狀的,強行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單位或者個人負擔,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修建水工程,或者建設橋樑、碼頭和其他攔河、跨河、臨河建築物、構築物,鋪設跨河管道、電纜,且防洪法未作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據職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補辦有關手續;逾期不補辦或者補辦未被批准的,責令限期拆除違法建築物、構築物;逾期不拆除的,強行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單位或者個人負擔,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雖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但未按照要求修建前款所列工程設施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按照情節輕重,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六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清除障礙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在江河、湖泊、水庫、運河、渠道內棄置、堆放阻礙行洪的物體和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及高桿作物的;

(二)圍湖造地或者未經批准圍墾河道的。

第三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採取補救措施,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一)侵占、毀壞堤防、護坡、護岸、閘壩等水工程及其設施,毀壞防汛、水文監測、水文地質監測設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