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下基層促發展活動情況匯報

在幹部作風建設年活動中,**鄉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縣委“創新科學發展,大力興縣**”的工作目標,深入開展“下基層、解難題、強服務、促發展”活動,提升幹部素質,轉變工作作風,破解制約經濟發展的難題,切實為民眾辦了一批實事好事。

一、強化工作舉措,確保活動紮實有效開展。

1、進一步強化學習。結合基層組織創先爭優活動和政德教育,每周五下午集體學習,深入學習省、市、縣有關檔案精神及領導講話,深刻領會領導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幹部作風建設年 “下基層、解難題、強服務、促發展”活動的各項決策部署。2、進一步完善機制,明確獎懲。先後出台了機關工作、鄉包村幹部下鄉等一系列制度,制度對包村班幹部,村幹部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幹得好評要獎,工作不到位的要罰,提高了廣大幹部的工作熱情。3、進一步強化責任。實行分片包乾制度,制定方案,專門就各自遇到的新情況,出現的新問題進行專題分析和討論,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及重點。採取定期督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此項工作進行全方位督查,並依據“**鄉幹部作風建設年公開承諾事項”,把每個幹部職責和辦理方案以黑板報的形式向社會公布,廣泛接受民眾監督。

二、強化服務,破解難題,推動各項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開展“下基層、解難題、強服務、促發展”活動的落腳點和最終目的是轉變作風和工作方法,解決民眾、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困難。實際工作中廣大幹部按照這一要求,深入村、企業和農戶了解詳情,找政策、找項目、送技術、送溫暖,切實想其所想,解其所難,推動全鄉各項工作的又好又快落實。

(一)、強服務,促進項目建設。

幹部深入企業、走進農村,問計於職工,求智於民眾,集思廣益,幫助企業理清發展思路,提高科學決策的能力和水平。根據每個項目特點,對症下藥。如**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問題是員工不足、要求擴大規模,增加廠房,我們專題召開全鄉支部書記、村主任會議,動員返鄉農民工進廠務工,協助該廠招收員工,到6月底,已由原來的500多員工增加到600多人;爭取縣國土局解決了擴廠占地的問題。**板材加工反映電力不足、安全隱患較大、缺乏深加工龍頭企業帶動等問題,我們到電力局爭指標,同時邀請縣安監局到村實地培訓指導安全生產工作,帶領村幹部和攤主到**、**等地進行考察招商,確保板材加工業正常運行。通過農業小額貸款、優先安排占地、優先安裝電力設施、邀請省、縣技術人員現場授課等幫扶,加快**黑木耳種植基地建設,基地已投入使用。

(二)、強服務,開展基層組織“創先爭優優”活動,提升黨建工作水平。

1、下得去,了解民情,通過走訪座談等方式深挖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把黨的精神、方針、政策說給農民聽,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乾。2、強化機制,全面圍繞推進村級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搞好建章立制。3、創先爭優成效明顯。***、***投資20多萬元加快大隊部建設,重建房屋總計15間,**已完成主體牆體部分,**已完成地基部分。全鄉各村全部按照統一規範的要求把黑板式兩公開更新成了鋁合金櫥窗。落實幹部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一名幹部在大隊值班,及時解決代辦民眾需要解決的困難,改變了民眾對幹部的看法,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三)、強服務,維護全鄉和諧**的社會環境。

落實好***提出的“下大力氣解決歷史積案,新發生的問題不形成積案”的要求,控制源頭、狠抓調解,強基礎(中心站),清積案,施幫扶。 依託村委建立了“矛盾糾紛排調綜合治理工作站”每周由鄉包村幹部同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到“站”接待民眾、解決問題;建立矛盾糾紛分析會,每周聽取主管領導、包村幹部情況匯報,並且利用三位一體大調解中心,定包案領導、定責任人、定解決方案、定解決時限;每周進行一次“帶案下訪”解決矛盾糾紛問題,並對已經解決的案件進行回訪,對解決不了的問題,作好解釋和疏導工作,提交鄉黨委會研究處理;建立了“疑難問題聯席會”由鄉書記、鄉長主持,邀請縣相關部門、當事人、鄉村幹部,共同解決問題。成功解決了**下台幹部索要工資案件,及時化解了**村民劉某拆***舊房死亡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