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重點工作安排計畫

*年*市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和*、*、*、*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十次全會和市第*人代會第五次會議的要求,全面落實、自覺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巨觀調控政策措施,以加快實現“四個率先”為主線,全面推進“四個中心”建設,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努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為黨的*和市第九次黨代會勝利召開創造良好環境。

根據上述總體要求,在全面抓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基礎上,對*年市政府重點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積極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

總的要求:把發展現代服務業放在產業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提高層次、提升能級,著力增強服務業的輻射力;依託大產業、大基地、大項目建設,積極發展擁有核心技術、自主智慧財產權、自主品牌的先進制造業,著力提升國際競爭力。

主要內容:(一)推進落實《關於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意見》,用好用足服務業引導資金,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二)加快20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和功能提升;推進若干中心城區工業樓宇和近郊工業園區向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轉型。(三)加快推進*保稅港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等物流基地建設;完善服務外包投資的相關配套政策,抓好*、*、*等“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示範區建設。(四)以電站設備、核電設備、軌道交通設備等重大裝備專項研製和首台業績突破為重點,提升製造業能級;繼續推進電子信息、汽車、鋼鐵、石化四大產業基地建設,加快推進臨港裝備產業基地和長興島造船基地建設。(五)強化和提高能耗、環保和用地標準,繼續淘汰一批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以及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劣勢企業。

二、加強節能降耗,集約節約用地,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

總的要求:圍繞確保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4%的年度目標,提高節能的市場準入關,加大重點耗能行業和領域節能力度,完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大力開發和套用節能新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執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強化土地管理。

主要內容:(一)出台並實施能耗審核制度的具體實施辦法,加強對新建項目的能耗審核,完善產品強制性能效標準和標識制度。(二)實施十大節能工程,做好工業設備節能、交通節能、建築節能、空調和家用電器節電、綠色照明、政府機構節能等十個方面的節能技術創新和改造。(三)加強對年耗能量在5000噸標準煤以上的800多家重點用能單位的監控,建立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四)對乙烯、燒鹼、平板玻璃等高能耗、高污染生產裝置,啟動以節能為核心的技術改造。(五)對各行業超過萬元增加值(產值)能耗或產品單耗限額標準的耗能,實施累進加價。(六)完善“批項目、核土地”制度,從工業項目核土地擴大到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項目。(七)完善消化利用存量土地的政策措施,開展閒置土地的清理,推動產業用地二次開發。(八)積極有序推進工業用地的市場化配置,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全額納入地方預算,加強土地利用的動態管理。

三、全面落實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目標,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城市

總的要求:圍繞確保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2%的年度目標,以削減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為重點,加快落實污染物減排各項措施,加強環境監管和環境執法,確保第三輪環保三年行動計畫如期推進。

主要內容:(一)加快實施第三輪環保三年行動計畫項目,對尚未開工的57個重點項目年內全面開工建設;確保竹園第二污水處理廠和郊區一批污水處理廠網等40個重點建設項目竣工並投入運營;完成竹園第一污水處理廠和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等19個重點建設項目主體工程。(二)對全市11家燃煤電廠的34台機組進行脫硫改造,全面開工剩餘4家的改造工程,確保一批脫硫工程年內完成並發揮減排效果;落實電力工業“上大壓小”有關要求,年內關閉南市電廠。(三)貫徹全市及各區縣和相關部門污染物總量控制計畫,細化完善相關管理機制和實施細則;組織開展對第三輪環保三年行動計畫的中期評估。(四)推行“批項目、核總量”的環評審批制度,建立污染減排與治理措施掛鈎的核定機制和總量控制與環境質量改善相聯繫的評估辦法。

四、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