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三年規劃

(XX—XX年)

根據《吉林省XX—XX年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方案》(吉政辦發[XX]8號)和《吉林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吉教發[XX]9號)。結合我校教育實際,為縮小辦學水平的差距,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切實保障全鎮適齡兒童接受公平的義務教育,建成教育強鎮,特制定本規劃。

一、學校基本情況

王府鎮蒙古族國小現有中心校1所,村級國小8所,在校學生總計1516人,教學班73個,教師總數165人。有市級示範園1所,有5個班,幼兒教師10人。現有180名幼兒接受幼兒教育,全鎮村國小前班8個,有教師8名,學生74名。一級教師77人,二級教師87人,三級教師1人。省、市、縣骨幹教師33人,市、縣教學標兵、能手、新秀13人。

二、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辦好每一所學校,保障學生公平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為宗旨,均衡配置經費、設施、設備、師資等辦學資源;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根本,以加快標準化建設為載體,強化學校內部管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實現鎮內各村小義務教育初步均衡為目標,縮小區域內學校之間辦學水平的差距,提高義務教育整體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三、工作目標

1.到XX年鎮內一所中心校和八所村小達到吉林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基本實現鎮內義務教育初步均衡。

2.實現鎮內學校間校園校舍、儀器設備、圖書、公用經費、師資隊伍和教育教學管理等均衡發展,基本解決本鎮內的擇校問題和大班額問題。

3.堅持內涵發展,強化質量意識,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成長成才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以提高質量為目的,努力縮國小校間教育質量差距。

4.健全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經費投入、設施設備改善、教師補充、教師交流、教師教育、教學研究、教育科研等方面制度。建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考評體系。

四、主要任務

(一)XX年工作任務

中心校、阿拉嘎、腰大窪三所學校達到吉林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要完成以下工作任務:

1.學校設定。實現學校布局基本合理,全鎮各校學生能就近入學。

(1)中心校、外五家、腰大窪、三岔溝、青山五所學校走讀學生上學途中單程步行時間,低年級超過30分鐘,高年級超過45分鐘。XX年五所學校走讀學生單程時間達到規定要求。

(2)班數班額。中心校25個班,4個班超班額,現在最大班額51人,按要求超額6人。在XX年10月份新教學樓建成後班額控制在45人以下。目前,8所村小班數班額全部附合要求。

2. 校園校舍。

中心校新建教學樓9000平方米,腰大窪、二龍山、阿拉嘎三所村小均新建校舍540平方米。使四所學校校園校舍符合國家相關的建設標準,校舍達到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標準,符合防災避險安全要求。實現教學、辦公、體育運動、生活等不同功能合理分區。生均校舍建築面積(不含學生宿舍)不低於5.2平方米。

3. 裝備條件

(1)學生課桌椅。中心校購置1038套,腰大窪購置45套,達到每生有一套符合國家設計標準課桌椅。再購置部分常用教學設備,並滿足實際教學需要。

(2)科學實驗室裝備。中心校購置8340件,需資金176491.9元。阿拉嘎購置5106件,需資金109091.4元。腰大窪購置5109件,需資金110762元。其它學科教學儀器設備也要適當配置,才能基本滿足實際需要。

(3)藏書,中心校購進圖書1.1萬冊,需資金129580元。

(4)音像資料、電子讀物。中心校、腰大窪、阿拉嘎要適當配置音像資料、電子讀物,才能基本滿足實際需要。

(5)計算機網路裝備:中心校購置微機25台,腰大窪購置微機15台,阿拉嘎購置微機15台。

4 .師資隊伍

(1)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轉發吉林省普通中國小教職工編制核定深化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吉政辦發〔XX〕65號)規定,全鎮共缺編42人。中心校缺編35人。通過吸收特崗教師8人,村小調入,或爭取師範院校畢業生等方式,滿足了教育教學和教師離崗進修的需要。

(2)能按要求配齊學校領導,領導成員的年齡、專業結構合理,分工職責明確。

(3)教師取得相應教師資格。通過培訓2名教師將取得國小教師資格。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結構基本合理。

(4)實行教職工工作考核制度,完善教職工激勵機制。

(5)保證教師按規定參加繼續教育、業務培訓和對外交流。每學年教師參加上一級業務部門組織的集中培訓時間不少於24學時(中心校縣級以上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