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三年發展規劃

2.完善校園功能。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於校園規劃與日常的校園管理中,建設陽光校園,全面提高師生的環境素養。最佳化校園網路系統,更好地發揮計算機網路的作用,促進現代教育方式與手段的形成,全面展示多媒體網路教學這一亮點,推動教育改革和管理創新。

3.提高服務水平。要繼續做好對辦公室、教室、校園綠化、教學用品等方面的管理服務工作,引進信息化管理手段,進一步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4.營造育人氛圍。不斷創新辦學理念,推進辦學目標,培育學校精神,為豐滿我校特色國中的內涵奠定理論基礎。認真回顧6年辦學歷史,依據實際,逐步建設具有我校辦學品位和特色的學校文化。

(四)實施人本管理

1.構建新型管理模式。從理論和實踐上處理好校長負責、黨支部監督、教職工廣泛參與的學校管理機制;充分調動全體教師參與辦學的主動性,引導發揮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使之成為學校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2.規範學校辦事程式。不斷理順決策程式,堅持一般事項的決策由學校決策機構以決定的形式發布執行,凡涉及學校全局及廣大教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的決策,必須事先廣泛調研,經學校教職工大會審議通過後方能付諸實施。各部門堅持“公平、公正、優質、高效”的辦事原則,所有教職工都要遵循辦事規範,一切按制度、按程式辦事,拒絕個人特權。

3.搭建平等對話平台。不斷完善反饋制度,凡教職工對學校決策持不同意見的,可通過正常途徑向學校工會反饋申訴,或直接向校長提出。全面實施師生懇談制度,運用多種有效手段,加快學校決策與信息的傳播速度。嚴格落實校務公開工作,確保全校師生的知情權,倡導相互尊重、平等和諧的人際關係。

(五)依靠科研引領

1.加大教科研硬體投入。每個教師配備一台筆記本辦公電腦,實現無紙化辦公、多媒體網路教學,教科研網路交流,提高教育質量、辦學效益和工作效率。

2.加大教科研的宣傳力度。讓教職工從思想上重視學校的教科研工作,讓“科研興校”、“教育教學研究聚焦於課堂教學”的理念紮根廣大教師心中,形成廣大教師重視、投身教育教學研究的氛圍。

3.加強教科研的制度建設。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學校教育科研的規章制度。形成既有自己特色又符合教育科研規律的課題管理制度、獎勵制度、教師個人教科研檔案制度等。

4.健全教科研的管理機制。選拔師德好、業務能力強、勤於鑽研、有較強表達能力的教師,組成學校科研骨幹隊伍。構建骨幹研究與全員研究相結合、專題研究與一般研究相結合的科研模式,逐步開創組組有課題,人人搞研究,項項出成果的“群學、群研、群績”的民眾性科研局面。

5.推廣教科研的優秀成果。要通過舉辦課題研究成果展示課活動、彙編教育論文集、課題成果集等形式,為教師們提供教育教學思想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廣大教師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六)深化教學改革

1.構建和諧教學模式。積極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追求“輕負擔、高質量”教學模式,課堂結構探索“自主學習、交流點撥、反饋提升”三步教學法,達到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和諧;追求學生知識掌握與能力發展的和諧,重視學生主動探索精神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追求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的和諧,重視通過對學習中認知過程、思維過程的體驗來發展學生的能力;追求共性與個性發展的和諧,強調和鼓勵學生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追求教師適度控制與學生主動學習的和諧,強調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的主動學習。

2.落實全面發展措施。要從制度建設、人員配備、方法創新等多個角度,總結出一套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我校實際的學生培養新模式,既要關注學業成績的“三率一分”,更要重視學生全面的可持續發展,爭取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3.完善三級課程體系。組織力量逐步探索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和整體方案,在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努力開發出適合本校學生需求,個性化、多樣化的校本課程,為每一個學生自主發展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並做好校本課程評價工作,確保校本課程實施。

(七)加快隊伍建設

1.創建和諧的領導集體。創學習型領導集體,在實踐中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和教育理論,掌握教育改革的前沿思想;創專家型領導集體,主要領導班子成員具有較高的研究、指揮、決策和協調能力,分管領導成為某一方面的權威;創實幹型領導集體,走在前列,乾在實處,勇於創新,一個骨幹引領一個學科,一個組長支撐一個年級,紮實推進學校各項工作,全面深化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