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要點

XX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xx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市委、政府總體部署,以創建文明城市為統攬,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持續深化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實施文明素質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典型示範引領、未成年人道德養成四項行動計畫,不斷提升全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建設開放富裕和諧美麗中衛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一、實施文明素質提升行動計畫

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繼續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深化拓展各項文明創建活動,著力整治不文明行為,營造文明有序的社會風尚。

1.以文明交通改變出行習慣。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畫,以“珍惜生命·安全出行”為主題,著力整治城市市區主幹街道、主要路口、重要地段交通秩序,整治機動車亂停亂放、不禮讓斑馬線,計程車無序停放、違停拉客,行人闖紅燈、橫穿馬路、翻越護欄,非機動車占用機動車道行駛,學生在校區周邊無序通行等不文明現象,提高市區文明交通水平。

2.以文明旅遊展示中衛形象。落實市文明委《關於進一步加強文明旅遊工作的實施方案》,建立文明旅遊聯席會議機制,落實責任分工,突出重點環節,把好護照、組團、出境、交通、落地和行程關,紮實做好對出境遊客的教育引導工作。深入推進境內文明旅遊工作,加強對導遊等重點旅遊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深入開展公民文明禮儀宣傳普及活動,營造文明旅遊的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3.以文明經營打造誠信形象。貫徹落實市文明委《關於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意見》任務分工,建立健全行業信用信息記錄製度,先行完善工商、稅務、金融、司法等重點領域的信用檔案,建立“紅黑榜”發布制度,開展“誠信企業”、“誠信經營示範店”、“誠信做食品”等創建評選活動,抓好企業、公共服務人員、學生等主體誠信教育,開展誠信主題實踐活動,營造有利誠信建設的法治環境。

4.以文明執法提升管理效能。以城市公共執法單位為重點,開展依法行政、文明執法主題實踐活動,藉助電視問政等形式,著力解決交通警察、市政管理、市場監管、環境監管等執法領域工作人員執法過程中簡單粗暴、不作為、亂作為等不文明執法行為,樹立城市文明執法的良好形象。

5.以文明餐桌倡導節約風尚。在餐飲服務行業廣泛開展文明餐桌創建活動,加強全民節儉養德教育,張貼節約惜福文明用餐提示標語,擴大文明餐桌覆蓋面,加大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力度,發揮機關餐廳帶頭示範作用,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尚。

6.以文明志願營造社會風尚。貫徹落實市文明委《關於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的意見》任務分工,加強志願服務機制建設,拓寬志願服務平台,規範招募註冊,加強培訓管理,弘揚志願文化,實行嘉許回饋,培育常態項目,廣泛開展“鄰里守望”、文明交通、文明旅遊等主題志願服務活動,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氛圍。

7.以文明倡導營造創建氛圍。運用各種文藝形式和文化樣式,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活動,舉辦“圖說我們的價值觀”公益廣告宣傳展示,在新聞媒體繼續刊播公益廣告,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服務場所、景區、車站、廣場、公園、街道設立遵德守禮提示牌,在工地圍擋設定公益廣告長廊,廣泛開展全民文明禮儀規範教育和主題文化活動,叫響“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人們在文化薰陶中感悟認同社會主流價值。

二、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畫

認真貫徹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精神,以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以環境整治為重點,繼續實施民風建設五大工程,大力建設秩序美、人文美、風尚美、環境美的美麗鄉村。

1.打造美麗鄉村秩序美。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培養造就一代新型農民為目標,從農村領導幹部法治思維方式、基層幹部依法調處糾紛、法律明白人遵法守法依法維權三個方面入手,將學法用法融入民眾生活,大力培育農村法律明白人,創建一批法治示範點。創新信訪工作機制,形成科學有效的訴求表達、利益協調、矛盾調處和權益保障機制。健全法律援助體系,建設一批規範化法律援助中心,及時辦理法律援助案件。

2.打造美麗鄉村人文美。深化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做好新一批文明村鎮創建評選工作,繼續開展農村民風建設“七個一”活動,縣區、鄉鎮、村(社區)層層推出最美人物、層層設立善行義舉榜,村(社區)設立民風文化牆、評選星級文明戶、評選好家風好家訓、打造特色志願服務項目,縣區每年舉辦村幹部培訓班、每年培育10個以上民風示範村。各級文明村民風文化牆建設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