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後感想

還比如我,在寫作的時候就不會用貼上。。。特別丟人。。。還影響成績。希望別人不要犯像我這樣一些比較戲劇性的錯誤。。。

關於機經部分~

reading

1. 講的是w的大陸漂移學說(continental drift),開始的時候w認為大陸漂移的動力來自地球自轉,後來又人為是重力一起的潮汐的原因(tide).後來有一個叫ah的人認為是因為mentle包含熱熔岩使得大陸漂移了。再後來w也吸取了他的觀點(adopt)。之後,w的學說得到很多例子的證實。eg:加拿大和挪威的地貌是一樣的,有一種龍還是鳥的化石在兩個地方都可以找到。而根據研究,這種動物不怎么會游泳,不可能去穿越大西洋。所以就這樣證明大陸以前是連在一起的。但是這個學說後來被版塊構造學說取代了(plate tectonics),但是它仍是有許多卓越的貢獻的。後來有寫到了版塊漂移的相對運動。就是一提,沒有考點~

(其實文章我沒怎么花時間看,就是看到continental drift,plate tectonics等專業辭彙,我就猜出來是講什麼了。再scan 全文,做題是沒問題的。)

2. 是一美國為題材的。

英國殖民時期,剛開始美國人都不覺得自己是美國人,覺得自己是english or british然後美國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性的吸收了英國的一些文化思想什麼的。很多殖民地吸收的東西都是similar 的,然後就形成的美國的民主制度。但是他們自己卻沒有發現。同時,那些沒有被美國吸收的思想卻在英國發展起來了。這使兩國的政治制度開始有很大差距。

然後採用對比的方式講兩國的民主制度。英國中知己時候國王要找顧問,有封建領主之類的人選派人到國王身邊表達領主的願望。這些被選派的人後來形成了眾議院commons。但是成為代表的條件是很嚴格的,一般人不行。而且逆城市化在英國出現了,小城市變大城市,大城市變小,但是權位的分配沒有變,不合理。最後議員代表選全體國民,而不僅僅是選他出來的人。對於美國,有嚴格的財產要求,因為他們開會方便,所以他們經常開會討論。所以美國的民主制度發展的好。

3. 是講熱島效應,城市風的。

對比城市和郊區的晝夜溫差。講了一下風向怎么循環的。(這裡和高中地理書上的介紹是很相似的)

然後他以woshington d.c為例子。講影響因素。天氣好,晴朗,城區溫差就大,有三個原因:一.高樓大廈,人多,產生很多熱空氣,熱空氣上升。

二.馬路impermeable 降水排的快priecipitation

三.空氣污染有小顆粒particle慢反射。

(可能因為自己是學文的一看就知道講什麼,比較有運氣。。。)

listening

1. athletic center

一個男孩到frontdesk 預定網球場,後來服務人員說season 結束了。學校要用場地所以必須去網球部門那去申請。男孩又說他的室友的id 沒有validate.女的說,不是吧。。交錢的時候那個都是automatic的。男孩又說其實我訂球場是為了迎接我的朋友暈暈的。女的又說,那你要辦個guess passport.男孩說上次就不用。女的說,以後都用!(政策變了)

2.關於文字的發展的。

古時候人們尋覓食物邊成會種植食物,要做簡單的登記,就產生了原始文字。蘇美爾人開始一直只用數字和名詞登記,後來文字有了深層含義,漸漸可以表達所以意思了,才成了真正的文字。然後教授問,不是全部農業社會都發展出文字的,你們知道為什麼嗎?一個聰明的學生答到是因為人家有了,就學習唄。然後教授說哈哈哈哈你說對了不過要好好研究。(這裡就靠了重聽題,聽的就是教授怪笑的那句)然後講三個文明的傳播:中國雄霸東亞,蘇美爾影響歐、亞、非,但是中美洲文字傳播不廣。這是因為,文字的傳播經常是伴隨著穀物的傳播,而穀物適合生長的氣候一般都位於某些緯度範圍之內,就是向東西橫向傳播。東亞氣候相像,傳播rice的同時傳播了漢字,但是中美洲穀物,那個地很窄,沒辦法東西傳播,所以文字沒傳播開來。最後點出地理位置對文字很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