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精益生產體會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概括精益思想的話,那就是杜絕一切形式的浪費。

在接觸這個概念之前,我們身處周遭的環境,感覺不到任何的問題,但真正開始了解精益的概念之後, 發現我們實際上是生活在浪費的海洋的孤島上。 當我們認為事情已經做得足夠好的時候,往往仍然很糟糕。

排隊引發的思考

拿最近的公司年度體檢作為例子,在此之前,體檢都是在區醫院裡進行的,這座醫院是一個著名的寧波籍華僑包玉剛在八十年代捐贈建立,在當時是本地最好的醫院,時過境遷,已經略顯陳舊了。受限於醫療條件,每年的體檢是一件頗費周折的事,每個地方都排起了隊,無論你什麼時候去,都弄得差不多要到中午才能把所有的項目搞完。

今年這家醫院在附近租了一個嶄新的辦公樓,專門設定了體檢中心。我想這下以前的問題應該可以解決了吧,既然擁有了足夠的場地,應該不會耗太多時間吧。

實際上,我從八點進中心,到十點鐘左右才完成所有流程,花去兩個小時,但如果把所有體檢科室的時間相加,估計都沒有半個小時。那這多出來的一個半小時是怎么回事呢? 是不是理所應當的呢?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說道說道。

由於生活在中國的緣故,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要習慣排隊等待了(甚至出生也是要在醫院裡排隊等著進產房做接生的),我們排隊上公交,排隊辦各種手續,排隊買房子,總之一切要等,久而久之,國人對於時間上的浪費不但產生了抗體,也找到了自圓其說的理由,如資源少不夠分啦,人口多,基礎設施薄弱啦之類。人間正道是滄桑,如今咱國家各類工業產品產能都差不多世界第一了,東西多得賣不掉,大學生多得就不了業,基礎設施搞得太多經濟都過熱了,人口老年化,人口也少了。 不過有一樣事從未更名,那就是我們還是得排隊排下去。

不排隊就這么難嗎? 就一定要增加更多的人力和基礎設施投入嗎? 就一定是權貴們才能享受的特殊服務嗎? 我看未必,只需要減少浪費,就可以在不增加人力,不增加投入的基礎上,大大減少等待的時間。

浪費無處不在

精益思想大師大野耐一對浪費這么定義:殘次品,無需求商品的過量生產,等待進一步處理或消耗的商品庫存,不必要的工序,人員的不必要走動,商品的不必要搬運以及等待等等。

我們回到前文提到的體檢中心,讓我們看看整個體檢流程有多少浪費存在吧。

1、到體檢中心,要走到走廊盡頭去拿體檢單,再走回來準備體檢。

2、要最先進行的驗血,尿檢和b超放在中間,體檢人員需要來回走動, 體檢完成後仍然需要走到走廊盡頭去取早餐。(血驗血和b超要空腹)。

3、在廁所取出尿樣後仍然需要送回原檢驗室。

3、很多科室排著長龍,為了防止有人插隊,就增派一名醫生在門口維持秩序,同時因為維持秩序所需要的時間不多,這些醫生也可以看報紙打發空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