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作體會:成長的足跡

附:《窗外聽課的孩子》

王洙(zhū)是宋朝的著名學者。他小的時候家裡十分窮,念不起書。為了生活,他五六歲就去給人家放鵝。

每當王洙看到同齡(líng)的孩子背著書包去上學時,每當聽到學堂里傳出的讀書聲時,他心裡就非常難過。“我要讀書,我要讀書!”王洙一遍一遍地在心裡重〔chóng〕復著這句話。

有一天,他發現離學堂不遠有一條小河,這個發現使他高興得一夜都沒有睡好。於是,他每天把鵝趕到河裡,然後跑到學堂窗外聽老師講課,放學時再把鵝趕回家。他在窗外聽得津(jīn)津有味,把老師講的內容都記在了心裡。

時間一長,老師發現了經常站在窗外的王洙。當他知道王洙的家庭(tíng)情況後,對他不能上學讀書十分同情。從此,老師不僅允(yǔn)許王洙站在門口聽講,還借給他書讀。

王洙學習刻苦用功,僅用一年時間,就讀完了《詩經》《論語》,並且(qiě)能寫詩作文了。

王洙勤奮好學,長大後當了官(guān),但是他沒有忘記自己困苦的童年,於是,他出錢在家鄉辦了一所學校,專門讓窮人家的孩子來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