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各地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目標,全力狠抓農業結構調整,大力推行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培育農村市場中介組織,著力推進農業"五優工程",認真落實農村政策,先後戰勝了歷史罕見的春夏連旱、嚴重病蟲災害和秋季長期低溫陰雨災害,主要農產品產量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全市農村經濟保持穩定健康發展勢頭。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93.3億元(90年不變價),比上年增加3.7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85元,比上年增52元。主要農產品除糧食因面積調減產量有所下降外,棉花、油料、水產、畜牧、蔬菜、瓜果等骨幹農產品產量均比上年增長。全市糧食總產65.7億斤,比1999年減5.6%;棉花總產186萬擔,增28.8%;油料總產827.8萬擔,增27.3%;蔬菜總產247.7萬噸,增10.5%;生豬出欄289.4萬頭,增2.5%;家禽出籠3002萬隻,增5.1%;水產品產量44.3萬噸,增8.8%。鄉鎮企業經濟總量和運行質量同步提高。截止11月底,全市鄉鎮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6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15.4%;營業收入293億元,增16.6%;實現利稅13.4億元,增13.5%。

一、堅持抗災奪豐收不動搖,確保農業增產豐收

XX年我市乾旱、陰雨、病蟲等自然災害交叉重疊發生,給農業生產造成十分不利影響。面對嚴重自然災害,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牢固樹立全抗全保的思想不動搖,立足抗災奪豐收,全市共組織抗災生產活動近20次,下發傳真通知9份,做到有旱抗旱,有澇排澇,有蟲治蟲,有病防病,奪得了抗災生產的全面勝利。一是搬大水抗大旱。XX年入春以來,我市氣候異常,久旱少雨,3月至5月23日,全市累計降水比歷年同期減少46-67%,受旱面積達532萬畝,其中嚴重受旱346萬畝。各級黨委政府實行大員上陣,廣辟水源,科學調度,精心組織,加強督辦,做到了抗旱生產兩不誤。全市先後投入抗旱領導4274人,成立巡迴督辦協調組53個,投入勞力98萬人,資金近億元,機械3.1萬套、56.3萬千瓦,累計提引水7.2億立方,抗旱面積達647萬畝次,把旱災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二是及時組織病蟲防治戰役。由於病蟲害越冬基數高,加上持續高溫乾旱和種植結構調整,農作物病蟲害嚴重發生。全市各級先後組織了早稻一代二代螟、中稻稻縱卷葉螟、第三、第四、第五代棉鈴蟲等重大防治戰役。特別是在棉鈴蟲防治上,全市上下認識早、行動快、力度大、工作環節抓得緊、防治戰役組織及時。全市共組織592個督辦組,投入119名縣市區領導、6129名鄉鎮幹部、16744盞高壓汞燈、123萬農村勞動力開展棉鈴蟲防治戰役,採取汞燈誘蛾、藥物防治和人工捉蟲相結合的方式,較好地控制了危害損失。三是狠抓抗災秋播。9月初至10月28日,長期低溫陰雨給我市秋播生產和棉花採摘、晚稻收穫帶來十分不利影響。全市共組織了近10次大型活動,開展了5次檢查督辦。經過艱苦努力,全市共完成秋播總面積637萬畝,比市計畫增加47萬畝,其中油菜播栽面積350萬畝,比夏收面積增加25.6萬畝,且基本實現了"雙低"優質化。

二、堅持市場取向和效益優先原則,農業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

在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過程中,XX年重點狠抓了“五優工程”實施,全市農業結構調整呈現三大可喜變化。一是農業生產結構不斷最佳化。全市糧食種植面積調減為731.9萬畝,比上年減117萬畝;油料面積增加到341.1萬畝,擴大31.1萬畝;棉花呈恢復性發展態勢,種植面積127.4萬畝,增加16.5萬畝;瓜果菜、畜牧、水產等多種經營繼續穩步發展。各地立足自身資源優勢搞調整,面向市場抓規模,把市場競爭力強、效益好的新項目作為主攻重點,鱘魚養殖、珍珠吊養、網箱養鱔、魚鱉混養、甲魚兩段養殖、稻田養蟹、大棚養雞、黑藥雞養殖、以及大棚草莓、西甜瓜、臍橙、椪柑、蜜柚等項目在全市得到迅速推廣普及,觀光農業開始起步。二是農產品品質明顯改善,優質農產品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市優質稻(原部頒標準)面積達到340萬畝,比上年增1倍;"雙低"優質油菜面積311萬畝,占夏收油菜總面積的96%;優質水果和西、甜瓜面積30.4萬畝,增8萬畝;優質三元雜交豬出欄占總出欄的36%;名特優水產品面積53萬畝,增3萬畝。全市創建農業品牌55個,其中有32個獲得了部優和省優稱號。三是區域特色經濟初見端倪。各地依託主導產業發展特色經濟,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或幾村一品的主導產業更加突出,規模更大,全市基本形成一鄉一業的鄉鎮達83個,占鄉鎮總數的65%。

三、堅持不斷創新生產經營方式和經營管理體制,農業產業化經營有新發展

一是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1997年以來全市共融聚資金40多億元,盤活存量資產30多億元,建成年產值達千萬元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1家,其中過億元的18家,過5億元的6家,有6家企業跨入全省35家重點龍頭企業行列,藍田、龍發、銀欣、天榮等4家企業被列入全國首批151家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XX年產值過千萬元的31家重點龍頭企業可實現利潤總額5.83億元,比上年增長97%,產值利潤率達到10.8%,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上繳稅金2.05億元,增長13.%。

二是農村市場中介組織快速發展。XX年6月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專題會議,市政府下發了25號檔案,為農村市場中介組織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全市農村市場中介組織發展到3255個,從業人員5萬多人。在農業產業化的帶動下,全市實行訂單收購的農產品達到農產品總量的30%以上,納入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土地和農戶達到40%以上,農民收入增量中的50%來自農業產業化。在抓好流通服務組織的同時,我市不斷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和信息服務,建成了各類農貿市場280多個,年交易額40億以上。市農委、農業局投資30多萬元,建成了"荊州農業"網站,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鄉鎮企業保持較快發展步伐。XX年,我市鄉鎮企業始終把改革作為突破口,堅持依靠改革促發展,取得了較好效果。全市有鄉村集體企業9203家,已改革8461家,改制5446家,改革面達91.9%,改制面達59.2%。同時,大力實施"151"工程,全市納入"151工程"的160家重點企業有80%可以完成預定目標。鄉鎮企業的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科技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個體私營經濟迅猛發展。